bianji@xiaoyuanyingyu.com
【摘要】英语专业八级考试(TEM 8)是对大学生外语能力的专业性测试。其中,写作占比达到20%,然而考生的写作能力并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因此,本文将以15篇专八写作范文为文本,从衔接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为大学生英语写作提供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英语专八;写作;语法衔接;词汇衔接
【作者简介】刘源,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
一、引言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TEM 8)是我国一项对大学生外语能力的专业性测试,在写作部分,考生需要阅读所给信息并完成一篇不少于300词的议论文,分值占比达到20%。
尽管大学生越来越重视英语能力,但写作能力并未达到预期水平,专八过关率并不高。因此,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英语专八进行研究。一些研究者从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对专八进行了研究(孔令笛,2013;李玲,2015),其他学者有的从词汇使用进行研究(陈&黄,2015),有的则从体裁分析的角度对专八考试进行了分析(张丽,2019)。然而,对专八写作中的衔接手段研究还很有限,鉴于此,本研究将从词汇衔接和语法衔接两个方面对专八写作范文进行研究,从而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写作方面的建议。
二、文献综述
1. 衔接的概念。Baker提出,,衔接是一种词汇、语法和其他层面关系的集合,通过其使文章的不同部分形成一个整体(2000,p.180)。而韩礼德则认为,衔接是一种句法层面的概念,可以通过语法和词汇共同实现(1976,p.5)。本研究笔者认为,衔接是指文章中不同部分有序的联系,使文章的结构变得易于理解。
2. 銜接的种类。衔接通常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大类。前者基于对文章结构的分析,而后者更注重文章词汇的使用。McCart将语法衔接定义为“书面语及口头语中句子之间的句法联结构系”(1991,p.34),而词汇衔接则是“在写作文本中使用的词汇意项,这些词汇通常出现在句与句的分界处”(1991,p.65)。
(1)语法衔接。韩礼德(Holliday)和哈桑(Hasan)将语法衔接分为四类,分别是:照应、替代、省略和连接 (1976, p.36-288)。本研究也采用这一分类法,下面以例子来说明每一类。
照应:用代词等语法手段来表示某人或某物。在下句:Look at Mary! She is really tall.中,she 指代了前一句话中的Mary。
替代:用替代形式来代替上下文中所出现的词语。如下句:His brother studies English well. Does he do so? 其中do代替了study English 这个动作。
省略:即省略了原结构的特定部分。如下例:
—Do you like your P.E. teacher? —No.
此例的回答语I don't like my P.E. teacher被整个省略了。
连接:实际就是句与句之间的语义形式。参考下例:
Some kinds of plants are poisonous, for instance, the oleander.在此句中,for example就起到了连接作用。
(2)词汇衔接。韩礼德(Hanliday)和哈桑(Hasan)将词汇衔接分为两大类:复现和同现,对两大类又进一步细分。而胡壮麟则进一步扩大了词汇衔接的范围,将其分为重复、泛指词、相似词、分类关系和组合搭配。本研究将两者结合,将词汇衔接分为重复、泛指词、同(近)义词、上下义词和搭配这五类。
重复:让同一形式和意义的词反复出现。如下例:I met a girl in the park yesterday. And the girl was quite tall.
这句话中的the girl重复出现,作为词汇衔接的标志。
泛指词:就是在文中使用表示泛指的词。参考下例:
But many people hold the negative view.
这句话中的people一词就是泛指词。
同(近)义词:指的是意义和形式相似或相近的词。如下例:
I have to buy a gift for Mike. Do you know what present he may like?
此例的gift 和present就是一对近义词。
上下义词:一个词的意义包含了另一个词所表示的意义。参考下例:
There are many flowers in the park. And I like lilies best.
在这句话中,flowers一词就是lily的上义词。
搭配:指的是一些词在文中会同时出现,作为固定用法。如下句: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students have to make greater efforts.其中,achieve常与 goal搭配使用,表示“实现目的”。
3. 文献综述。对衔接的研究始于韩礼德(Aanliday)和哈桑(HaSan)1976年在他们的合著cohesion in English中提出的篇章衔接理论。1977年,Van Dijk 对衔接做了一个更为清晰的定义,并表示衔接是在语义的宏观结构层面来实现。Brown 和Yule 在研究中发现语篇衔接是由社会认知方面的因素决定的(1983)。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我国学者也对语篇衔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994年,胡壮麟从语音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角度研究了衔接与连贯。彭辉则探究了高中生英语写作中词汇衔接手段(2018)。
相关推荐
[姚琨 孙耕梅] 培植英语文化环境,提升城市软实力
[何静]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
[于杨] 高职高专课堂上的英语教学特点分析
[卓丽钦] 初中英语新课导入环节案列解析及反思
[邱敏] 关于小学中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思考
[刘贝超] 农村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曹丽娜] 新媒体条件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探析
[肖雯] 陕南地方院校英语专业第二外语课程教学现状
[陶兰] 浅谈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策略
[陶慧敏] 关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于璟] 浅谈初中英语听说教学
[白玲玲] 如何使小学英语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秦才华] 谈小学英语有效性教学
[刁慧媛]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许珊]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翻转课堂接受度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