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6405 点击: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式英语已经潜入人际交往的社会化活动中。本文以“No zuo no die”为例,深入分析中式英语的生产机制,英汉两种语言的巧妙融合,并被接纳流行开来,验证了语言本身就是符号化的信息传递这种功能。语言背后是民族文化与思维方式的差异化融合的执着,也是世界文化趋同的风向标,新时代的网络技术带给中式英语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 
  【关键词】中式英语 No zuo no die 网络技术 语言符号 
  【Abstract】With quick internet technological and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Chinglish secretly runs into our social life and activities,and it is gradually accepted by English native culture.The papers takes no zuo no die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the internet production mechanism of Chingish.English and Chinese are blended together and recognized by the public as time goes on.It proves that language means the sign for information conveyance.Behind the language different national cultures think patterns are melting into the commonly recognized signs,which symbolized world cultural trend.The internet technology brings the enough room to chinglish. 
  【Key words】Chinglish; No zuo no die; internet technology; language sign 
  语言是人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创造的背景就是人所形成的社会。(钱军,2003/1:18)所以语言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网络流行语迎合了人们表达情感,进行交际的心理需求。语言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符号,有其任意性,一旦这种任意的符号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逐渐被字典,权威媒体收编而成为公众接受的约定俗成的固定短语,这种任意性就成为规约性。 
  中式英语网络流行之所以如此迅速除了网络传播便利之外,还取决于该语言能便捷精炼地传递信息、发泄情绪。无论创造何种中式英语,最终就是大浪淘沙,精英留下,因为语言是有结构的,结构是有边界的。本文就借No zuo no die 网络流行语分析中式英语产生的机制。 
  一、no zuo no die作为网络流行话语的出台 
  No zuo no die 引自动漫《机动战士Z高达》第12集中卡缪·维丹连续击坠两架FF-S3剑鱼战斗机时的两句台词:“不反抗就不会死”,之后被发扬光大,变成“不作死就不会死”。这是网络流行语“no zuo no die”的出处。这句带有调侃式的流行语,准确把握了时下的境况。语言本身就是符号,语言是人工客体,有其自然性的一面,但本质是社会属性,是人类思维活动的产物。英语单词和汉语拼音结合,就传统的语言法则来说是“奇葩”,但是语言是交际的工具,约定俗成,用的人多了,自然就流行了。 
  2015年4月29日在北京发布的一份报告称,最近20年加入英语(课程)的新词中,“中文借用词”数量名列前茅,以5%至20%的比例超过任何其他语言。如“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会死),被收录进美国在线俚语词典“城市词典”,引发外界关注。 
  不作死就不会死此种说法最早来源于江浙一代的通泰方言,,此地的百姓对于别人胡搅蛮缠、惹是生非的行为称为作死,念法为zuō sǐ。作,通泰方言及吴方言意为:无端生事,没事找事犯。No zuo no die 符合语言简单有效传递信息的规则,也融进了汉语文化的内涵。汉语本身就有“作死”一说,在汉语的口语中,我们也经常说,这个人太“作”。 
  二、no zuo no die语言本质 
  中式英语通常被认为是带有中国思维习惯的不正规的,不地道的一种英汉夹杂的语言,自从英汉两种语言碰撞以后,这种中式英语也没有消停过,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也还是继续存在。其实中式英语(Chinglish)指带有汉语词汇、语法、表达习惯的英语,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因受汉语思维方式或文化的影响而拼造出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具有中国特征的英语。这是中国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的,是必然的一种语言现象。 
  20世纪初期,语言学家索绪尔强调语言是形式,不是实质,语言符号对应的是任意所指。作死还是不作死,其能指背后是实际意义所在。柏拉图说过:“对词的了解导致对事物的了解。”no zuo no die 照应的是现实社会的部分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嬗变。 
  No zuo no die 的流行是时下不少愤青话语权力的展现。零散的话语无法形成有效的影响,但是依靠网络流行,no zuo no die很快成为调侃,批评的主流语言。借助网络这一平台,分散的个体在短时间内可以联合起来,会逐渐形成具有群体心理基础的话语权。 
  三、网络传播和语言符号的阐释 
  No zuo no die 是目前青少年网民的调侃用语。索绪尔认为,符号施指和符号受指之间不存在自然的、必要的联系,而是任意的联系。(刘润清,2011/3:69)当然这种任意性并不是人人都可以随意创造语言符号,索绪尔指出,所谓任意性并不是指说话人可以随意指称事物,个人是没有这个自由的。(Ibid:69 )一旦任意性的符号所指约定俗成,成为群体意识,那么符号所指建构的内涵和意义就会被公众接受,在“no zuo no die”新所指被建构并流行的过程中,网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88年皮埃尔吉罗指出:“指代功能是一切沟通的基础。”(黄竹英,黄劼,2006/12:51)网络媒体多被看作是一种草根媒体,同时 “no zuo no die” 在这一动漫的使用过程中,参与者也多是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网民。作为网络流行语,要想使得这种语言正式进入正统的规范的字典和媒体,就需要官方介入。美国在线词典就收入了no zuo no die而且还给出了详细的解释,这就是对中式英语的一种接受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