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9792 点击:

作者:徐继男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一个更加注重和依赖海上航运合作与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发展以海洋为载体和纽带的蓝色经济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我国航运人才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文章在深刻分析我国高职高专类航海院校培养的船员国际化水平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探索提升船员国际化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船员国际化;制约因素;提高策略
  【作者简介】徐继男,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引言
  2013年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两者合称“一带一路”战略,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海运承担了我国85%的外贸运输任务,海员队伍是建设海洋强国以及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基础力量。海员强,则海运强,要加强我国海员的国际化水平,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海员一流的技术本领和高度的敬业精神,为建设“海洋强国”、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一、船员的国际化
  船员国际化主要指的是船员要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法规、能够参与国际航运事务和国际竞争,实施“走出去”战略,面向国际航运市场,,在全球范围内与国际航运企业和高层进行对话,加强与国外航海先进技术的交流,实现船员能力和素质的国际化,提高我国人才在国际航运市场的竞争力。
  船员国际化对于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可以为国家赚取外汇收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国内船员的就业压力,扩大了我国的对外交流和对外影响,开拓视野,促进了我国海运业、航海教育和培训的发展,加快了我国与国际海事通行规则接轨的步伐。
  目前我国注册海员规模居世界第一,整体素质不断提高,队伍结构日趋合理,为建设海运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相比国际上主要船员输出国,我国的外派船员数量偏低;英语的掌握和熟练程度不太好;由于文化的差异的原因,中国海员在一些问题的认识上以及习惯做法上还是不能很好地进行有效沟通。面对这些情况,加强船员的国际化水平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去分析造成船员国际化水平较低的因素,探索积极有效的解决途径。
  二、制约船员国际化水平的因素
  1.英语听说能力较差。船员适任证书虽然具有国际通用性,但航海教育与人才培养具备表象国际化的特征。以高职高专类航海院校培养的轮机员为例,最凸显的问题就是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较差。由于学习时间安排紧张以及大证考试的压力,加之有些学生认为工作地点在机舱,不需要与外界进行太多的沟通,以至于用于听说练习的时间很少。即使通过了轮机英语大证考试和听力会话评估考试,“哑巴”英语现象也非常普遍,能顺利通过英语面试进入知名国际航运公司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
  2.跨文化交际意识的缺乏。我国著名学者胡文仲提出:“在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中,个人之间、社会全体之间、民族之间乃至国家之间,无不存在着文化差异甚至文化沟壑,培养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缩短文化差距,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的迫切需求”。
  作为一名国际航线的船员,需要进行必要的对外业务联系和跨文化交际。这些都会涉及到跨文化交际,沟通是否顺畅有效,直接体现出船员的国际化水平。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第一步是要有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这是在不断增长的跨文化培训项目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跨文化交际意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认知范畴,是对影响思维和行为的文化传统与习惯的认知和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有三个层面组成:对表象文化特征的了解意识、对与其他文化对比差异明显的重要而微妙的文化特征的认知意识、设身处地通过“移情”来了解别的文化的感受意识。然而,在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提高大证通过率是重点,没有顾及到对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指导和培训。因此,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认识极其缺乏,即使具有航海经验的教师在课堂上讲到所经历的跨文化交际实例时,学生也只把它当成奇闻趣事,脑海中根本就没有形成跨文化意识,以至于船舶到达异国,与不同文化身份的人进行交际时,难免会产生冲突和矛盾,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我国船员在国际航运市场的形象。
  3.航海教育培训机构的国际化水平偏低。对于中国的航海院校以及培训机构而言,提升国际化程度,就意味着提升其学生的国际竞争力。要想培养出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学员,教育体系就应当是先进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使学生更能适应和迎接当今航海领域的竞争和挑战。由于各种资源配置的限制,往往这种理想的状态在一些高职类航海院校难以普遍实现。学生和师资队伍都是中国人、课程设置过于传统以及学术研究缺乏国际化氛围,一切教学活动局限在校园里、围绕着大证考试、沿袭着固有不变的教学方法,造成学生文化经验、语言能力得不到良好的熏陶和锻炼、学生的国际视野局限、更是接触不到先进的航海领域技术书籍和研究成果。严重阻碍了学员国际化的进程,当学生上船作为船员开始接触到前沿的技术水平时,会意识到已经严重落后。
  基于上述种种因素以及现象,为了改善和调整当前不容乐观的现状,作为航海教育工作者有义务进行必要的思考。
  三、提升船员国际化水平的策略
  1.提高语言听说能力。首先,高职高专的航海类学员往往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学习积极性不高,授课教师要根据学员的特点,因材施教、积极鼓励、严格督促,也可以根据学生考证和未来工作的意愿(远洋/近洋),进行英语分层次教学,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其次,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在开设专业英语听力与会话课程之前,安排英语听说的入门课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建立对听力会话初步的认识,从简单的听说训练开始,让学生逐渐产生兴趣。切忌听力与会话开课时,就直接开始题库练习,没有任何过渡,给学生增加过多的心理负担。最后,要鼓励学生每天朗读、每天听音频,而且每日早操时安排一名英语教师陪同学生们就某一个话题进行口语练习,贵在坚持。
  2.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船舶是一方流动的国土,我们培养出的船员时时刻刻代表着我们国家的形象。因此,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但影响着工作的順利开展,同时也关系到他国对我国船员素质的认可度。因此,在当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背景之下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势在必行。一方面,院系可以邀请往届休假的同学,结合他们的亲身经历,给在校学生作为案例,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在总课时比较紧张的情况下,适当分配一些学时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结合各种影像和图片资料,带领学生放眼多元文化地球村,体会文化的多样性,避免日后工作中不必要的文化冲突。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中国海员能否走向世界,在世界航运领域是否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基本是由航海经验丰富的高级船员以及英语专业出身的英语教师组成,他们的理论水平过硬,但是国际化意识和水平有待提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邀请国外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课教师、航海领域的专家以及知名的航运企业人士,来到学校进行讲座或一段时间的培训,同时派遣师资出国学习交流,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搭建平台,掌握航运发展新动态以及前沿技术,拓展专业视野,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既能符合国际化人才培养标准,也能适应不同国家的人文素养和不同国家的市场需求。
  四、结语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背景下,中国船员国际化水平的提升与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航运事业发展息息相关。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放眼世界、不断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大提升我国船员的国际化水平,在未来的国际航运事业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实现21世界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的美好愿景,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参考文献:
  [1]https://baike.baidu.com.
  [2]Larry A.Samovar& Richard E.Porter.跨文化交际读本[M].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