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徐伟 字数:8222 点击:

    摘 要: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机制必须遵循层层深化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体系建设与客观实践相结合、统筹当下与兼顾长远相结合的运行规律,体现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机制的可协同性、可操作性、可持续性。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机制的集成结构,包括五个子机制:党员培养教育子机制、组织动态管理子机制、党员考核评价子机制、党建队伍保障子机制、党员联动服务子机制。这五个子机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为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系统的持续高效运转提供了坚固支撑。

    关键词:研究生;党建工作;机制

    随着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的迅速发展,党建工作日益成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新的时期,研究生党建工作机制化研究日益被重视,但仍需不断深入。科学探析并把握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机制的运行规律,创新工作机制,是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必然趋势。

    1 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机制运行规律探析

    党建工作机制是一个有机组成系统,要使该系统保持稳定高效的运行状态,必须遵循层层深化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体系建设与客观实践相结合、统筹当下与兼顾长远相结合的运行规律,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

    1.1 遵循层层深化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运行规律,体现可协同性

    研究生党建工作机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由五个子系统构成,即思想层面的思想层面的研究生党员培养教育子系统,管理层面的研究生党员组织动态管理子系统,动力层面的研究生党员考核评价子系统,建设层面的研究生党建队伍保障子系统以及服务层面的研究生党员联动服务子系统。各子系统具有各自特定功能和明确目标,相互制衡、相互作用,推动了党建工作机制结构不断完善和功能日渐健全。例如,管理层面的研究生党员组织动态管理模式的创新,配合研究生党建队伍的建设,保障了培养研究生党员的质量和数量,促进研究生党建队伍的发展壮大。坚持层层深化和整体推进相结合的运行规律,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各子系统之间、系统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既表现了整体机制的层次性和差异性,又表现了母子系统的可协同性,作为党建工作机制的核心,对于大力构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起到重大作用。

    1.2 遵循体系建设与客观实践相结合的运行规律,体现可操作性

    坚持体系建设与客观实践相结合,研究生党建工作要从研究生党员、研究生党支部、学院党委和学校党委组织的实际情况出发,探求党建工作体系建设与客观实践的结合点,体现可操作性,对党建工作系统内各子系统、子系统内各要素进行科学的设置。例如,构建研究生党员培养教育子机制,要脚踏实地,通过构建“学习型党支部”、“服务型党支部”、“创新型党支部”、“实践型党支部”等灵活丰富的活动形式,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择优选拔表现突出者培养,构建从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至正式党员的长效保障机制;对于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的使用与管理,要努力提高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的组织管理技能。构建新颖、可行的党员培养教育机制,关系到永葆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互联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广泛地渗透到大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融入到研究生党员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充分挖掘现代化网络交流工具的作用与潜能,将其应用在党员培养教育机制中,开拓研究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把支部建在网上”[2],是互联网时代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新挑战。

    1.3 遵循统筹当下与兼顾长远相结合的运行规律,体现可持续性

    研究生党建工作机制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渐进的、可持续的有机组成系统,我们不仅需要把握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又要探求当前研究生党建工作运行的新规律,在不断的发展和探索中具备前瞻性的科学眼光,持续推进党建工作的高效运转。要求高校各级党组织科学统筹研究生党建工作进展的新动态,以长远的、发展的眼光,创新研究生党员培养教育模式。例如,在构建研究生党建队伍保障子机制时,要对研究生党建工作队伍进行科学合理配置,充分调动党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努力提高研究生党员的思想、政治与人文素养。加强党建队伍保障体系建设,是研究生党建工作系统的生命基石,是高校各级党组织加强研究生党员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的重要支撑点。

    2 构建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机制的集成结构探析

    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机制的五个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制衡,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五个组成部分中,研究生党员培养教育子机制是关键,组织动态管理子机制是核心,党员考核评价子机制是动力,党建队伍保障子机制是基石,党员联动服务子机制是目的。构建研究生党建工作机制的集成结构,五个子机制相辅相成,共同为研究生党建工作系统的持续高效运转,提供了坚固支撑(如图1)。

    2.1 坚持与时俱进,创新研究生党员培养教育子机制

    研究生党员培养教育子机制是研究生党建工作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是提高研究生党员思想政治素养,永保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重要路径。

    1.“把支部建在网上”,构建创新学习型研究生党支部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在全党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加强研究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研究生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革命文化以及时事政治教育,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不能松懈。在邀请高校党建工作领域的专家学者对研究生党员进行科学培训的同时,要充分开发、集成并利用现代网络信息资源,创新学习方式,“把支部建在网上”,构建网络学习型研究生党支部,体现党建工作机制的时代性。例如,通过创建研究生党员“网络培训教育学校”、研究生“党徽耀我心”网络知识学习小组、研究生“党建工作进展新动态”微博、“先进型研究生党支部QQ讨论交流群”等研究生党建工作新模式,使每一位研究生党员树立并坚定“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人生价值理念,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群众中的一份子,把社会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1]学校和学院党委可以组织开展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研究,积极鼓励研究生党员参与加入到其中。一方面,有利于增进研究生党员之间、研究生党员与群众之间的交流、协作和友谊,在团结同志、服务群众、创新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深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另一方面,有利于研究生党员加强对党的基本理论的认知,真正把科研学习生活与研究生党建工作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强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头雁领飞、群雁相随”,建立全程化的研究生党员培养教育模式

    “头雁效应”教育是研究生整个在校期间从新生阶段到入党积极分子阶段、预备党员阶段、正式党员阶段和毕业生党员阶段的全程化教育。研究生党员全程化“头雁效应”教育模式,有助于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角度,全面提高研究生党员队伍的整体政治素质与党性修养。“头雁助飞”是新生阶段的启发教育。鼓励高年级研究生党员从思想、心理、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对新入学的研究生群体进行深刻的启发教育和思维引导,帮助其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培养并强化其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奋斗意志,实现“头雁助飞”的效果;“头雁争飞”是入党积极分子阶段的激励教育。以培养和激发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的主观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落脚点,定期开展对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培训与实践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其榜样力量,实现“头雁争飞”的效果;“头雁放飞”是预备党员阶段的锻炼教育。将党的基本理论教育与实施“五个一”实践活动相结合,科学引导研究生预备党员通过“五个一”实践活动将党的基本理论转化为客观实际行动,进一步磨练其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实现“头雁放飞”的效果;“头雁领飞”是正式党员阶段的先锋教育。以强化研究生党员形象工程教育为目的,注重为研究生党员创造更多的科研实践机会,如定期开展“创先争优”、“三下乡”等实践活动,使研究生党员在活泼生动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完善自我、升华自我,实现“头雁领飞”的效果;“头雁高飞”是毕业生党员阶段的旗帜教育。通过对研究生党员进行党纪国法以及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教育,使毕业生党员能够自觉履行党员义务,自觉遵守党组织的教育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在毕业后的工作竞争与生活挫折中,不畏艰难,勇于攀登,实现“雁阵高飞”的效果。研究生党员全程化“头雁效应”培养教育模式“一站到底”,贯穿研究生党员培养教育的始终,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党员的综合素质与党性修养。

    2.2 坚持科学统筹,完善研究生党员组织动态管理子机制

    研究生党员组织动态管理子机制是研究生党建工作系统的核心部分。研究生党支部管理建设模式是否新颖、可行,研究生流动党员跟踪管理系统是否完善等,深刻影响着研究生党建工作系统的运行成效,为系统内其他子机制的运转提供了核心驱动力。

    1.“党研结合”,优化研究生党组织管理建设模式

    “‘2+3’的管理模式是指研究生党支部在学校党委、学院党委的领导下,研究生政治辅导员、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共同管理,各部分有效衔接,使研究生党建工作得到有效组织、管理的模式。”学校党委要从研究生党建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出发,“在研究并把握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一般规律的同时,探究其特殊规律,从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的统一中,去寻求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学院党委应秉承“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拔培养理念,坚持从学院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严把研究生党员发展“入口关”,既要重数,更要保质,对研究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培训,从入党积极分子直至毕业生党员培养发展的全过程,其间不能有丝毫懈怠。研究生政治辅导员的岗位职责主要是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由于其平时和研究生接触较多,因此是研究生党建工作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重要“纽带”力量。目前,高校普遍实行研究生导师负责制,导师既是研究生科研学习的指导者,又是研究生人生方向的引路人,导师的参与无疑会成为研究生党建工作队伍中最强有力的后盾。[2]研究生党支部书记一般由党性强、作风正且具有一定组织与协调能力的学生辅导员或品学兼优的高年级研究生党员担任。研究生党支部管理建设模式是高校研究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的核心。研究生党员科研、学习生活分散性的特点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教育原则,创新研究生党支部管理建设模式。应以研究专业或科研方向为主线,跨年级设置“纵向”研究生党支部,选派同一专业方向的党员导师或具有丰富组织管理经验的学生党员干部担任支部书记。“纵向”研究生党支部可以充分调动并发挥支部全体党员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为具有共同科研任务的研究生党员或教师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碰撞思维创新的火花,实现科研与党建的有机结合,开辟了新路子。同时,以专业方向为基础的“纵向”研究生党支部,不会因为毕业生党员的离校而不复存在,这就有效保证了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生机与活力,推动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系统的持续运转。

    2.“一表、一证、一袋”,加强高校对研究生流动党员动态跟踪管理

    研究生流动党员分布零散、覆盖范围广,毕业时党组织关系转接和毕业后动态跟踪管理会有一定的难度。目前,一些高校通过建立流动型党支部,帮助毕业生党员克服上述困难。但是,流动型研究生党支部同样会面临“研究生预备党员培养考察难”、“研究生党支部建设队伍力量薄弱”等问题。因此,进一步加强对研究生流动党员的动态跟踪管理是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可以通过实施支部书记—联系人—流动党员‘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实施‘一表、一证、一袋’管理办法。“一表”,即每个研究生流动党员按党组织的要求填写《流动党员申请表》,“一证”,即研究生党组织为每一位流动党员发放一个《流动党员活动证》,记录研究生党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情况,实现流动党员的动态化管理。“一袋”,即研究生党组织为每一位研究生党员建立流动档案,合理设置《流动党员联络登记表》、《个人实践活动记录表》、《民主评议表》等表格,要求研究生流动党员定期向组织汇报个人情况,对流动党员在流动期间参加组织生活会、定期交纳党费、参与科学实践活动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跟踪考察。此外,对于没有将党组织关系挂靠在学校的研究生流动党员,建议其把自己的党组织关系挂靠在本人工作地点的人才交流中心党支部。学校党委在研究生党员毕业前可举办“党组织关系转接程序介绍”、“研究生流动型党支部专题讲座”等活动,为研究生流动党员答疑解惑,有效实现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管理衔接,从而加强高校对研究生流动党员的动态跟踪管理。

    2.3 坚持奖惩分明,强化研究生党员考核评价子机制

    强化研究生党员考核评价子机制,能有效督促研究生党员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谦虚谨慎、好学上进,充分发挥其先进性与创造性,为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系统的持续高效运转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1.“公平公正、优中择优”,严把研究生党员全程发展考核关

    通过建立“公平公正、优中择优”的研究生党员全程考核评价模式,实现研究生党员发展数量和培养质量的有机统一。高校学院党委可以根据本院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开展“党员模范形象宣传教育”、“思想政治理论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推优大会”等活动,逐步引导新入学的研究生深化对党的认识,提高其思想政治觉悟。研究生党务工作者要注重对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的相关背景与政审材料进行严格审核,对于尚未达到发展要求的研究生,坚决不予发展,力求做到“优中择优”。可以创建研究生党员目标管理模式,采用党员日常管理与突出表现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研究生党员考核评价档案,每学期一次“小考”,每学年一次“大考”。在考核中,必须严格履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从支部考核、导师评价、群众议评至党员自评等环节,对研究生党员的科研学习及日常生活表现进行民主评议。对于有杰出表现的研究生党员,要优先考虑给予其“优秀共产党员”的嘉奖,对于犯有过失且不符合党员发展要求的研究生党员,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其合理的党纪惩处,情节甚重者,给予其开除党籍处分,真正做到“奖惩分明”,严把研究生党员全程发展考核关。

    2.“以‘评’促‘进’”,强化研究生党内党外监督再约束机制

    “强化研究生党内党外监督再约束机制,是促进研究生党员正确认识自己,牢记党的宗旨,履行党员义务,优化高校研究生党建基础工程的关键举措”。在党外,要建立并健全人民群众监督机制,,坚持开展发展对象公示制、研究生预备党员转正前的群众民主座谈会,严格要求研究生党员虚心听取并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考核与监督,使人民群众充分行使其对党员的监督权,有利于增强研究生党员的自律性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内,要建立并健全研究生党员权利保障机制,认真落实研究生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为研究生党员有效履行党员权利创造条件。同时,研究生党支部要积极组织并定期开展研究生党员党性分析评议活动,强化对研究生党员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其党性修养,确保研究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与纯洁性。

    2.4 坚持协同推进,健全研究生党建队伍保障子机制

    研究生党建队伍保障子机制是研究生党建工作系统持续运转的生命基石。研究生党建工作队伍配置是否合理;研究生党建队伍保障体系是否完善等,深刻影响着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成效。

    1.“夯实基础”,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队伍建设

    目前,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队伍建设普遍面临人力资源不足、整体素质不高、专兼职工作人员比例不合理等问题,因此,校党委要下大力气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养高、党性强且热心于党务工作的专职研究生党建工作队伍,合理调整工作队伍中的专兼职人员比例,实现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常态化、持续化、程序化发展。此外,运用合理的培训教育机制,对研究生党建工作队伍进行专业技能及业务培训。定期开展“党建工作队伍专题研讨班”,共同探索研究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交流、总结并推行生动有效的党建工作经验和方法,凝聚党建工作队伍集体智慧的结晶,全面提高研究生党建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队伍建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进一步夯实研究生党建队伍建设的基础。

    2.“以人为本”,完善研究生党建队伍保障体系

    高校党委在开展研究生党建工作时应秉持“以人为本” 的和谐理念,把关注重心放在研究生党建工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上,从本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广大师生以及党员的现实利益,坚持研究生党员发展与党务工作者发展的有机结合,通过科学的管理实践方法和个人发展机制来保障研究生党务工作者自身的现实利益和发展需求。”[7]例如,可以从落实工作待遇和党务工作人员流动等问题入手,从思想上、组织上、生活上多给予党务工作人员关心和帮助。设置党务工作岗位津贴,完善党建工作队伍职称评聘制,解决其现实利益及长远发展的后顾之忧。高校优秀毕业生党员在选择留校担任政工干部时,可保留两年学籍的研究生入学资格,对于工作成绩卓著的年轻政工干部,两年后可保送免试研究生。抓紧并落实好待遇及长远发展问题,能够有效挖掘并充分调动研究生党务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研究生党建工作队伍的凝聚力,为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党建队伍保障体系提供高素质的人力支撑。

    2.5 坚持凝聚力量,建立研究生党员联动服务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