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刘彦麟 张盛 字数:3056 点击:

    摘 要: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逐步推进,文化协同发展也提上日程。在此背景下,建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交流机a制,搭建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成为京津冀文化发展战略一项重要内容。从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两方面为未来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建设提出构想,以为河北省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借鉴,进一步推进河北省城市文化建设。

    关键词:京津冀;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服务模式

    目前,随着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国内很多城市都在挖掘城市的潜能,以增强城市竞争力。而在这个过程中,完善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对于推进城市文化建设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是以服务市民为主,使其形成以市民为中心,在日常管理、运作方向等方面都体现了导向性的服务方式,同时,河北省公共图书馆事业也将以一种自由、民主、开放的姿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浪潮之中。

    1 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

    1.1 采用“总分馆制”管理模式

    一个完整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最优的管理模式就是采用总分馆制。当公共图书馆体系逐步走向成熟,,且覆盖面积较大时,采取总分馆制是统筹公共图书馆服务资源的最有效模式。从近年来看,我国很多城市公共图书馆都在探索总分馆制的实施办法,我们从中总结成功经验,进一步因地制宜,探索出适合河北省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模式。采用总分馆制进行规范管理,将整个公共图书馆系统按照性质分为三个层次,中心馆、流动图书馆和分馆,在每个区域由1个公共馆来承担中心馆的职能,其他社区图书馆作为分馆,同时通过流动图书馆来来补充中心馆和分馆服务半径无法覆盖的地方,使各个图书馆之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各个分馆会轮流陈列馆藏资源供读者借阅,还可以在公共图书馆系统内开展通借通还,读者可以在任意系统内归还在其他图书馆借阅的文献资料。

    1.2 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

    目前大多数的公共图书馆都以自评为主,使得评价结果缺少客观性和独立性,因此笔者认为,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是切实可行之举,第三方的引入必将成为公共图书馆评估主体的有力补充,评估过程秉承专业性、公正性和客观性。公共图书馆的第三方评估是由独立于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共图书馆及其利益相关方之外的,[1]由委托方、第三方、图书馆、评估方组成,由委托方邀请第三方对图书馆进行评估,委托方要对整个评估过程进行宏观管理,通过综合调研数据得出评估结论,然后由第三方机构邀请的专家或公共图书馆用户对图书馆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最后委托方根据评估结果改进自身存在的问题,督促公共图书馆优化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实现第三方评估的目的。

    2 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

    2.1 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建设集群管理平台

    信息技术为公共图书馆的协作发展提供了可能,主要体现为:各个区域中心图书馆都搭建了统一的管理平台,实现各区域间文献的“通借通还”,构建了数字图书馆资源管理和应用平台。基于这种情况,公共馆应当以技术为突破口,通过技术来带动发展,结合实际需求与相关的专业软件公司合作或者在技术允许的条件下自主研发图书馆网络管理平台,保障公共馆体系化服务的开展。该平台研发注重时效性,实用性,整合了分散的分馆资源,实现互通联动的服务,构建起紧密协作的图书馆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公共图书馆体系内各成员馆的通借通还、资源共享和活动联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社区馆的创建打下了坚实的图书馆体系化服务的基础。

    2.2 集各馆智慧创建服务品牌

    近年来,河北省各地图书馆为充分发挥其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推出了多样化的以阅读为载体的读者活动。河北省馆在2013年举办了燕赵少年读书系列活动,本年度燕赵少年读书系列活动的主题为“经典浸润人生,阅读成就梦想”,围绕这一主题,策划了“品经典茗香—经典文学名著荐读”、“童音诵读,爱心拉力——文学经典诵读”和“走进经典世界——经典文学名著情景剧展演”等系列活动,作为全省各级文化、教育、共青团等部门与各级公共图书馆发起的群众性读书活动,迄今已举办十届。像这种体系化的读者阅读活动在河北省各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都成为了公共文化服务品牌项目,并且将其融入到图书馆服务宣传、世界读书日等活动中,在延伸和扩大图书馆活动领域的同时,也扩大了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力。

    3 河北省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构想

    3.1 着眼“微服务”,开拓“微”沟通渠道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使得“微”文化遍布周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提下,在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下应引入“微”文化,与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契合,向社会提供传递正能量的“微”服务。“微服务”架构成为最有前途的一个策略,事实上,公共图书馆日常提供的服务大部分也都是细小的、平常的,将这些细腻的工作做精做强做大,让读者一走进图书馆就能享受无微不至的关爱,是每一个图书馆都应关心的重要问题。在日常的工作中时时刻刻都体现关爱和贴心,为读者提供免费可饮用水,印有借书日期的便签纸、笔、老花镜,开通博客、微博、微信等“微”沟通渠道,开展读者交流座谈会与读者近距离交流等,都是应该强调的“微服务”。

    3.2 挖掘“地方特色”,延伸“特色文化”

    河北省有11个地级市,每座城市都有其文化底蕴,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丰富、独特的文化,成为名符其实的文化资源大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可联手共同筹建本市的特色专题信息共享空间,就是将本地区的特色文化,按专题分类,将有关特定专题的数字化文献资料都集成在一个平台,为供用户一站式检索使用。通过挖掘市民或本馆馆员相关的隐性知识,搭建living library平台,将特色专题信息“炫动”起来,充分发挥其特效。各市公共馆可以加大在收集地方特色文献、整理地方文献和宣传利用力度等方面工作,保持地方特色文献“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加入“人”的元素使地方文献充满现代艺术气息、创意灵感,让老百姓乐于去接受、喜爱它,甚至去创新开发、利用它,让地方文献的社会价值真正发挥出来。

    3.3 发挥“全方位”功能,拓展“第三文化空间”

    国际上对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有着明确的规定,IFLA出版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一书中指出:“人们需要信息来满足自己的业余爱好,公共图书馆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提供各种载体资源来满足用户需求,公共馆必须注意社区文化、社会和经济的变化,制订的服务措施要能够灵活地适应这些变化。”[2]公共图书馆只有顺应社会发展形势、转变观念、拓展服务功能,打造“第三空间”,吸引人们到图书馆读书学习、娱乐休闲、修身养性,带给人们归属感、安全感和愉悦感,才能像理想中的天堂一样,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健康的发展。[3]

    4 结论

    新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构建,基于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两个方面,系统的阐明公共图书馆新型服务体系还具有一定的创新空间,公共馆是要满足不同阶层人的文化需求,全方位融入市民生活,充分发挥其公共文化空间功能,让市民可以可以享受到图书馆的各种文化服务,进一步推进城市文化建设和京津冀地区文化协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学贤,杨曰建.公共图书馆第三方评估机制研究.图书馆,2014(4),45-47.

    [2]2013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城市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研讨会”李超平课件.

    [3]李浩.免费开放后的公共图书馆要逐步走向天堂──借鉴星巴克理念打造“第三空间”的思考.图书馆建设,2011(10):74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