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青春 字数:2498 点击:

概念是人们以观念形式反映客观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化学概念反映化学的本质和变化的规律性,因此概念的讲解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这些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因此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但由于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我们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讲清概念,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1 讲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每一个概念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确定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确定的对象范围。内涵是掌握概念的关系,外延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催化剂”,因此在概念教学中应注意正确、透彻、灵活、系统的讲授,让学生明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免出现错误。如: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概念的内涵是:“一定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溶解溶质的物质”。又如:催化剂概念的内涵是“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概念的外延是“能加快或减慢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并指在反应过程中可能参加反应”等等。

2 讲清概念中的关键字和词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定义,教学中应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作深入的推敲,并将其讲述给学生,同时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和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定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组成元素各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就容易让学生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为它们就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容易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为它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又如,酸的概念是“凡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其中的“全部”二字当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因为有些物质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的阳离子既有H+,又有Na+,阳离子并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不能叫酸,因而在讲酸、碱的概念时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再如:讲分子的概念时应强调“化学性质”这一词组和“一种”两字,,因为一旦将分子概念中的“化学性质”简化为“性质”,或者删去“一种”两字,分子的概念不仅变得面目全非,同时也使它的范围大了,等等。这样经常性的训练学生,不仅能提高学生记忆概念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养成了善于推敲、分析的习惯。

3 从正反两方面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有时从下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指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因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为学生学习其它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4 讲清概念间的关系

化学概念不是孤立的,是处于与其它概念的相互联系之中。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了解每一个概念,而且也要让学生弄清概念间的关系。讲清各概念的关系主要有如下几种:1、同一关系:即两个概念从不同角度反映同一事物。如乙醇和酒精是两个概念,但表示的是同一物质。2、并列关系:即在同一属概念下的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如盐酸、硫酸和硝酸。它们都是酸这个概念下的三个种概念。它们有属概念的共性,也有各物种不同的个性。3、主从关系:即一个外延大的概念包含一个外延小的概念及其全部外延。如酸类和硫酸,前者为主,后者为从。4、对立关系:即同一概念下的两个种概念,内涵对立,外延互相排斥,其外延相加小于它们的属概念的外延。如酸和碱就是对立关系。酸和碱的外延相加小于它们属概念化合物这个概念的外延,因为除了酸和碱外,还有盐、氧化物。5、否定关系:即两个概念的外延互相排斥,其外延相加等于它们的概念。如氧化还原反应与非氧化还原反应。

5 注意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主要是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练习来巩固、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增强学生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1、关键词语填空题。此类题目是故意将概念中的关键性字、词留空,作为填空题让学生练习。2、选择题。把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或似是而非的说法作成若干条文,按题意选择答案。3、判断改错题。利用此类题检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锻练其文字表达能力。4、推断辩证题。利用此类题检查学生运用概念进行正确推理和综合运用能力。

6 注意加强直观教学

直观性强的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能加深对概念的记忆和理解。

1、运用实验手段促进概念的形成。课本上的不少概念是通过实验来建立和巩固的。如: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催化剂、质量守恒定律等概念,课本上就是通过实验从感性上先强化学生的印象,进而分析、再建立概念的。某些概念,课本上虽然没有通过实验引出,但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作补充。例如:证明氯酸钾中含有钾、氯、氧元素的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通过形象的比喻、直观生动的图表来达成概念形成和巩固的有利氛围。有些化学概念很难通过实验来建立,这就得借助于各种图表或教师的语言来表达,然后再分析综合,抽象出概念。如:元素这一概念,学生对“总称”不理解,更不理解“总称”只有种类而无个数的意义。因此,常用“水分子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构成之误”。但若运用比例:元素和人类,原子和一个个的人联系起来,问题简化多了。学生早已知道和,白人、黑人……都是人,总称人类,只能表示种类,没有个数意义,这跟“元素”的意义是相似的,而一个个具体的人,又有白人、黑人、黄种人之别,因此它既有种类又有个数的意义,这跟“原子”的意义也是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