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郎启训 字数:4033 点击:

    摘 要:新世纪主旋律电影在电影产业化和艺术化的发展空间中不断成长壮大,意识形态色彩强烈的主旋律在电影市场化的影响下发生了重要改变。《第一大总统》主题曲《仰慕的爱情》打破了以往主旋律电影音乐的传统模式,弘扬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与个人情结感悟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摆脱了政治说教的附庸地位,更加贴近人性的真谛,完成了主旋律电影音乐意识形态的华丽蜕变。(本文原刊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8月)

    关键词:第一大总统;仰慕的爱情;主旋律电影;意识形态的嬗变

    1 《第一大总统》——主旋律电影中的非主流

    1.1 《第一大总统》公映

    辛亥革命百年献礼片《第一大总统》已于2011年9月30日在全国公映。该片以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开场,之后到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孙中山流亡日本、袁世凯复辟称帝、北伐、陈炯明叛变、陆军军官学校创立直至孙中山在京逝世等一系列对中国革命走向和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与众不同的是该片同时融入了大量的孙中山与宋庆龄相识、相知、相爱的情感故事。作为一部与以往主旋律电影相同的纪实性大片,《第一大总统》开创了主旋律电影的非主流先河,更加生动、饱满地体现了伟人孙中山有血有肉的一生。

    1.2 主旋律电影中的非主流元素

    主旋律电影从其产生之初就与政党政治结下了密不可分的情结,成为了宣传政治文化、政治思想、政治目的的最佳有力工具。

    主旋律电影与纪录片、专题片并不相同。纪录片、专题片大多对特定人物和事件进行真实呈现,主旋律电影虽然同样是对历史事件的描述,但可以加入一些戏剧化的电影元素,在表达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给电影增加诙谐、轻松的符号,使电影不再陷入主流大片的刚硬、刻板、拘谨的条条框框中。归根结底,主旋律电影在追求红色政治的严肃与崇高的基调上,更应该提倡思想观念多元化、表现手法多样化、类型塑造多变化、情感意蕴多维化。这样来说也更加符合电影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的真谛,也拓宽了主旋律电影发展的市场与前景。

    我国的主旋律电影大多围绕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制作而成,其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政治性、历史性,是中共宣传党的思想意识形态、政策方针路线的有力渠道。在中共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我国主旋律电影得到了策略性指导和长足发展。主旋律电影的真实性与艺术性、思想性与文化性、党性与人性是相统一的,只是后来“左”的干扰,主旋律电影过于偏执地强调主旋律,着重烘托影片的思想性、党性和教化功能,,而忽略了影片本身应该呈现的艺术性、人性及现实的审美需要,从而以其政治上的无比正确性、历史上的无比真实性与艺术上的绝对枯燥化形成主旋律电影的绝对模式化,离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越来越远。[1]

    《第一大总统》无疑打破了传统红色主旋律电影的限制,在真实还原历史事件的基础上,大胆加入了动人的爱情元素。这种轻松、浪漫的线条不但没有使影片扭曲变形,反而弥补了影片空洞乏味的叙事情结。伟大的革命与伟大的爱情相得益彰,才是孙中山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伟人的革命情怀可歌可泣,伟人的爱情同样唯美浪漫、超越生死,这不仅不会削弱影片的纪实效果,而且会丰厚影片的内容和情感,从这点上来说才更真实可信。

    2 《仰慕的爱情》——电影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2.1 电影和音乐的特性

    电影和音乐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类型,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特性。音乐是以听觉为接收方式的艺术,而电影则是通过画面呈现刺激人们的视觉而被感受。无声电影也被称作“默片”,没有声音,也没有音乐,人们只能依靠画面的转化来领会电影的情结。首先打破这种遗憾局面的就是音乐进入了电影世界,电影和音乐融合的关键是它们不仅有各自的特性,还有许多共同点,这成为电影音乐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首先,电影和音乐都是时间的艺术。电影通过时间先后的变化来展现画面和剧情的变化,音乐通过时间先后来展现音符和节奏的变化,从而构成一种流动的画面和音符。其次,电影和音乐都是运动的艺术。电影中不仅呈现的人物是运动的,而且人物的心理活动、剧情的发展变化、情节冲突的节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这种运动的画面才能表现出电影的情感脉络和发展路线。音乐同样是通过节奏和乐音的高低起伏来呈现,每一个音符每分每秒的运动展示了音乐情感内容。[2]

    2.2 《仰慕的爱情》开创了主旋律电影音乐的新篇章

    电影音乐的创作不是随心所欲的,必须与整个作品中的其他元素相互协调。电影音乐主要用来渲染气氛,烘托情绪,与影片的情感基调相一致,并且抒发情感,挖掘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激发观众的联想与想象力,完成影片的时空转换。作为电影主题曲往往是对电影剧情的概括与凝练,并且聚焦了电影的情感,更能引发人们对剧情的感慨,从而激发起更深层次的思考,具有延伸剧情内涵的艺术表现效果。

    《仰慕的爱情》这首主题曲作为影片的延续,通过男女对唱的形式,讲述了孙中山与宋庆龄曲折的爱情故事。胡彦斌和聂玫共同演唱这首《仰慕的爱情》,他们还分别出演了影片角色,这样对歌曲的创作和演唱都大有益处,包括管弦乐的诠释、和声部分的交织和配合上的处理等。同时一改往常主旋律电影主题曲对伟人的讴歌与赞颂,以孙宋之恋来确定曲子的基调,从仰慕的爱情到共风雨的陪伴,是陪伴也是心安。主题曲从影片的侧面出发,选取孙宋的爱情诠释影片的内涵,在革命的紧要关头,在历史的关键时期,有你相依相扶,风雨里坚贞不渝,这句歌词真正地表达了影片的革命情怀与浪漫气息。

    3 从《仰慕的爱情》透视主旋律电影音乐意识形态的嬗变

    随着电影音乐市场化和商业化趋势逐渐增强,非主流电影和音乐潮流蔓延的速度越来越快,电影音乐面临的社会环境复杂而多变。主旋律电影的发展受到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干扰,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和发展。

    新时期的主旋律电影不完全等同于政治电影,它意味着多元化与多样化,对于中国本土电影而言,是一个新生期的的开端。由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对以塑造英雄人物为导向的主旋律电影内涵司空见惯,主旋律电影以宣扬政治思想、社会文化、民族意识等主流意识形态为己任,使其蒙受政治化说教的阴影。其实,主旋律电影的含义极其广泛,凡是弘扬社会主义时代主旋律,能够激发人们积极向上、追求真知和催人奋进的电影作品都应该列入主旋律电影的范畴。[3]随之而来的电影音乐形式也打破了传统政治性的说教模式,在意识形态上也发生了非主流的变化。

    3.1 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大主题和个人情怀小主题相互渗透

    传统上,以契合电影本身塑造英雄人物的革命歌曲来表达主题,弘扬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成为主旋律电影音乐不谋而合的共识。政治性和社会性成为评价主旋律电影音乐的主要标准,一些试图通过多样化、人文化音乐形式表达主题的电影音乐被扼杀在摇篮里。随着电影产业化、市场化逐步发展,电影音乐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在意识形态上发生了变化。这是电影音乐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只有个人情感、记忆、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才是最打动人心的艺术之灵魂。[4]一部电影及其音乐只有对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歌颂,缺乏情感的流露,只能是一部历史题材或革命题材的堆砌,变得“假、大、空”,不仅起不到宣传和弘扬革命精神的作用,反而会引起社会和观众的质疑,在越来越严峻的电影投资成本和票房压力形势下更是不堪一击。

    《仰慕的爱情》跨越了主流意识形态领域,开创了电影音乐意识形态嬗变的先例。歌曲以孙宋之恋为主要情感基调,把孙中山的革命意志、国家意识的大主题和个人情怀、个体情愫的小主题有效地结合,使得个人情感的宣泄更加淋漓尽致。这改变了以往主旋律电影音乐革命化、政治化的单一指向性,用更多元化、多维化的演绎方式把处在主旋律电影音乐边缘地带的个人情怀巧妙地融入主流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的嬗变有效地弥合了先验主题与直接经验、个人情感和记忆与集体、民族记忆、政治说教与艺术表现的裂痕,在主旋律电影音乐的完善和发展过程中都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

    3.2 发掘人性与弘扬政治主题相结合,脱离了单一说教的政治附庸模式

    《仰慕的爱情》没有沿袭以往的革命、历史、政治歌曲的慷慨激昂、铿锵有力的曲风,而是以一种温婉诉说、低沉略带悲伤的情感去诠释革命者的伟大爱情故事。这种小中见大的衬托丰富了孙中山先生的角色内涵,更容易走进观众的内心世界。与电影画面的唯美浪漫片段相呼应,让观众看到了一个爱国志士内心深处隐藏的柔软的情感,在革命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同样燃烧着为革命而相濡以沫的爱情旋律,看似戏谑实则回归真性情。

    对人性的发掘与回归是当代主旋律电影音乐意识形态发生转变的重要方面,政治说教的单一主题已经严重束缚了电影音乐事业的发展,弘扬时代最强音的主旋律电影音乐事业进入了瓶颈期。上个世纪80、90年代,政治性和社会性的审核标准使主旋律电影一味强调大主题,把历史人物、英雄形象的无私无畏、矢志不渝、坚贞不屈刻画到极限的程度,把英雄人物的个人情结完全抛却在一边。进入新世纪后,主旋律电影力图改变这一单一局面,把丰富多维的人性渗入到角色中,电影音乐的至真至上的人文化创作也逐步展开。电影音乐的人性化发展使主旋律电影音乐摆脱了政治附庸的地位,以一种全新的视角诠释了政治主题的内涵,丰富了历史事件的内涵,折射了人性在国家、民族、集体意识和个人情节的矛盾中共存共举的伟大光辉。(本文原刊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8月)

    参考文献

    [1] 林少雄,陈剑峰,意识形态的形象展示——纪实影片发展与执政党的文化策略[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

    [2] 陈斌,程晋,影视音乐[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

    [3] 蹇河沿,中国电影观念史[M],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

    [4] 杨雪,从金鸡奖最佳故事片管窥主流电影的嬗变[J],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