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俊颖 字数:4343 点击:

摘 要:在以功能区为导向的区域经济发展下,,包括河南省全境和周边域内共同组成的中原经济区,本身就具有科技创新优势。然而,仅靠企业的资本内生积累和财政支持是远远满足不了科技创新的需要,由此金融支持便构成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为此,需要在增进政府公权力的正外部性效应、构建科技创新项目信息发布平台、促进创新主体与金融机构的沟通,以及逐步建立科技创新主体融资门槛等方面来进行金融支持体系构建。(本文原刊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8月)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风险管控

课题项目"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32400410590"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

1.1.1时代背景——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可以归纳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从中不难看出,在解决民生问题和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原经济区都将发挥着示范引领功能,从而使其在构建上上升为国家战略。

1.1.2科技创新——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有力支撑

在以功能区为导向的区域经济发展下,包括河南省全境和周边域内共同组成的中原经济区,本身就具有科技创新优势。特别在解决当前中部经济发展中的“塌陷”问题时,则需要借助科技创新来推进域内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完成经济增长极内生驱动力的形成。

1.1.3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

科技创新活动在价值层面来看,存在着单次资金投入量大以及创新成果研发和转换的风险。同时,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主要是各类型的企业。因此,仅靠企业的资本内生积累和财政支持是远远满足不了科技创新的需要,由此金融支持便构成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

1.2 研究意义

中原经济区在空间区位上处于我国国土范围的几何中心地带,从桥接东部与西部的经济发展带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经济能量又辐射着众多的人口数量。但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摆脱不了资金瓶颈。可见,通过研究金融支持体系将有助于解决这一短板问题,而进一步提速中原经济区的发展。

1.3 究思路

首先研究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建设的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探究体系建设的背景和存在的问题。随后,比较分析我国其它域内和国外经济区的建设情况。在经验借鉴和区域植根性分析下,完成对中原经济区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建设建议,以及降低科技创新金融风险策略的构建。

1.4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为:文献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等。

2 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建设的构成要素

2.1 创新主体

结合我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科技创新的主体特征来看,其中主要包括国有企业、大中型民营企业、科研院所等。而在实施原创性科技创新中,大型国有企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另外,在科技成果转换为商业应用方面,民营企业则走在了前列。

2.2 政府

中原经济区作为涵盖河南省全境和周边地域的经济圈,事实上形成了行政区与经济区相重叠的现状。这就意味着,区域政府应在公权力的释放上,助力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设,并在政策导向上激发起各类金融服务机构的支持意愿。

2.3 金融服务机构

目前高科技企业和实施科技创新的企业可以从两个途径进行融资,即直接融资途径和间接融资途径。前者主要指向发行企业股票和债券,后者则主要是寻求商业银行的贷款。对于本文来说,则主要关注于商业银行这一金融服务机构的行为偏好问题。

2.4 中介服务机构

中介服务机构主要是指各类型的融资担保公司,这在当前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当然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风险管控压力。

3 中原经济区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建设的背景和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科技金融发展历程

科技金融属于产业金融的范畴,主要是指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的融合。经济的发展依靠科技推动,而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的强力助推。在金融的助推下,科技产业呈现出新的面貌,计算机的应用,网络的普及,无线技术的发展都是在金融的支持下发挥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科技与金融本属于不同的产业,在融合的过程中必然面临很多困境。我国金融产业发展相对较迟,因此需要进行更多的实践和摸索。由于高科技企业通常是高风险的产业,同时融资需求比较大,因此,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的融合更多的是科技企业寻求融资的过程。

3.2 中原经济区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主要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3.2.1 科技创新活动的风险难以合理评估

众所周知,金融服务机构的相关人员并不具备对特定科技创新活动的专业知识,这就意味着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下金融机构有规避逆向选择的动力。具体而言,由于科技创新的风险难以合理评估,则严重制约着金融机构对特定项目的贷款意愿,这在我国其它经济区域内也同样存在。

3.2.2 科技创新成果的价值难以合理评估

根据熊彼特的定义,科技创新成果唯有在商业化应用并获得了超额利润后,才能认为该科创新活动是完整和有效的。由此,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应用前景存在着极大不确定性,这就影响了金融机构的贷款兴趣和贷款周期。

4 中国其他省份和发达国家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建设情况分析

4.1 以四川省为例

2014年2月12日,四川省“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推广试点子方案汇报会在省科技厅召开。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韩忠成到会并讲话。会议由省科技厅副巡视员孟爱国主持。会议听取了绵阳、自贡、乐山三个试点高新区推广“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子方案汇报,深入讨论了三个高新区的试点推广工作,并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了的部署。

4.2 以美国为例

美国是当今世界的头号科技强国,其强大科技实力的取得是与完善的以资本市场为主的金融支持体系分不开的。美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发达的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市场,形成了以科技产业、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相互联动的一整套发现和筛选机制。美国为了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创建风险投资公司, 积极发展风险投资事业。美国政府为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还采取了政府信贷、提供信贷担保、建立科技信贷银行等措施。同时还不断拓宽融资渠道, 政府有效地参与了高新技术应用债券的发行中。

以上分别从我国其它域内和国外发达国家所获得的信息,固然为中原经济区的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思路,但实现中原经济区的金融支持体系建设的最终完成,仍在于植根于该区域的实际中来寻找答案。

5 中原经济区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建设建议

根据上文所述并结合本地实际,中原经济区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设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5.1 增进政府公权力的正外部性效应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公权力发挥着引导、辅助、支撑的诸多功能。特别对于中原经济区范畴下的市场环境来说,因商品经济发展的并十分充分,导致了单靠市场机制来完成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设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河南省政府、各地级市政府应在纵向管理体系下,明确区域系统内各子系统的金融支持扶持政策来。即,通过公权力来对激励金融机构(国有和民间金融机构)有意愿来向科技创新项目融资,并给予相关金融机构合理的政策红利。

5.2 构建科技创新项目信息发布平台

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美现象,是困扰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建设的不可忽视的挑战。前者主要在于金融机构难以识别创新主体的主观意图和道德操守;后者则在于,难于对金融创新成果的实现可能和商业转换前景进行预测。现阶段,中原经济区政府应在政府信息平台上开辟出,反映科技创新项目的栏目来。在栏目中应通过官方口径来发布创新主体的关键信息,从而在降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同时,也能建立起社会舆论监督机制。

5.3 促进创新主体与金融机构的沟通

中原经济区的科技创新项目类型丰富多元,包括农业、工业和信息产业等。因此,还应充分发挥市场在推进信息横向交流时的优势,从而降低信息冗余和时滞。为此,应在政府主导下、行业协会主持下,建立起创新主体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横向沟通机制来。在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环境仍处于谨慎乐观的局面下,应加大创新主体在寻求金融支持的主观能动性,并充分利用电商环境来获得金融机构的青睐。特别对于农业产业中的科技创新项目,应其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问题,且创新周期较长,从而应积极与金融机构达成共识。

5.4 逐步建立科技创新主体融资门槛

目前存在着“科技创新”滥用的现象,甚至这一成为部分企业自我包装而套取外源资金的方式。因此,在解决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上,政府和行业部门应共同建立起科技创新主体的融资门槛。在前置性门槛的建设中,主要在于界定科技创新项目的科技含量水平。

6 降低科技创新金融风险的策略

6.1 组建专家团队评估科技创新风险

金融机构在面对向科技创新项目提供贷款时往往存在着复杂的情绪,特别在现有商业环境下往往存在着项目套现的风险。因此,金融服务机构和中间组织应组建,由相关科技创新项目的行业专家组成的评审团队,在该团队基础上最终完成对该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和市场前景预测。当然,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科技创新项目,在国家政策导向下可以给与适度倾斜。

6.2 在权变原则下动态管控资金风险

所谓“权变原则”是指,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动态调整管控的手段和方式。可见,这是基于动态视角下的柔性化管控模式。由此,金融机构还应在资金放贷后,跟踪科技创新主体的资金使用状况。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委派专人定期和不定期的前往创新主体所在单位进行资金审计。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总之,仅靠企业的资本内生积累和财政支持是远远满足不了科技创新的需要,由此金融支持便构成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为此,需要在增进政府公权力的正外部性效应、构建科技创新项目信息发布平台、促进创新主体与金融机构的沟通,以及逐步建立科技创新主体融资门槛等方面来进行金融支持体系构建。(本文原刊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8月)

参考文献

[1]何欣.统筹科技资源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建设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21) .

[2]尹国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及其政策设计[J].商,2013(17) .

[3]倪丽丽.构建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的必要性分析[J].当代经济,2013 (11) .

[4]杨永华.论我国农村金融支持体系创新的制度构建[J].农业经济,2013(5).

[5]孔国军.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成因及金融支持体系构建研究[J].商业会计,20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