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峥 张茜 黄淞 字数:4188 点击:

摘 要:在当前我国实体经济普遍面临发展瓶颈的状况下,这些中小商业银行也急迫的在实施业务创新活动。这些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中小商业银行收益来源渠道的同时,也显著增大了它们的内在经营成本。通过对它们业务现状的解读,以及对会计成本发生机制的分析,其会计成本控制途径可以从:深化对成本发生机制的认识、明确业务创新上的目标客户、强化业务营销中的成本控制、完备业务实施中的绩效考核等四个方面展开构建。(本文原刊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8月)

关键词:中小商业银行;业务拓展;会计成本;控制

本文以中小商业银行作为考察对象。在形成我国金融市场多元竞争主体的进程中,中小商业银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仅在于改变了国有商业银行四家垄断的局面,也在区域实体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然而,在当前我国实体经济普遍面临发展瓶颈的状况下,这些中小商业银行也急迫的在实施业务创新活动。不难看出,这些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中小商业银行收益来源渠道的同时,也显著增大了它们的内在经营成本。对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首先对中小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现状进行解读,然后对会计成本发生机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成本控制模式定位。最胡,在定位驱动上来构建出成本控制的途径来。

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1 中小金融机构的业务现状解读

结合笔者的工作体会,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现状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解读。

1.1 实体经济融资意愿降低

处于后危机时期,我国各类型企业所面临的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依然大量存在。企业在实施过程理性时,必然会将融资需求与自身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企业面临不确定性增强的事实,必然促使它们更多采取观望的举措。因此,这一举措也抑制了它们的融资需求。 由此可见,各类型企业受到内、外两方面的影响,将直接造成中小商业银行的金融业务出现萎缩。从而,降低中小商业银行的预期收益。

1.2 资产类业务风险压力增大

具体而言,其风险因素可归因于这样几个方面:(1)房贷风险增强。随着国家严控房地产业畸形发展的同时,在还款方面出现更大的断供风险。(2)放贷逆向选择。中小商业银行难以准确掌握借款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从而,在信息偏在的情况下,极易造成中小商业银行在放贷时出现逆向选择。(3)行政干预。中小商业银行在功能定位上,具有推动区域各项事业发展的目标导向。从而,在与各级政府的目标函数收敛过程中,难以保证放贷效益目标的实现。

通过对上述两个方面业务现状的解读使我们明确,中小商业银行在业务拓展上主要沿着两大途径来进行:资产类业务、中间业务。其中,资产类业务仍是业务拓展的核心板块,从而也就成为了会计成本控制的重点。

2 对会计成本发生机制的分析

那么如何来理解会计成本的发生机制呢。根据经济学的观点,会计成本属于显性成本,其是对实际发生经济活动时所支出费用的一种事后核算。因此,从中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出会计成本的发生机制。

2.1 业务策划中的会计成本分析

业务策划是业务拓展的前期准备工作,从工作内容来看其包括:市场调研、业务方案设计、论证、综合选择方案等环节。由此,从中可以解构出的会计成本项目则有:人工成本、办公成本和推动业务策划顺利进行的组织运行成本。不难看出,这些成本都具有刚性特征,从而也就缺乏了可控的弹性区间。

2.2 业务营销中的会计成本分析

中小商业银行具有很强的区域植根性特点,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地方政府的扶持。因此,在降低会计成本发生的目标导向下,中小商业银行习惯于寻求集团合作,即与客户企业和单位直接建立起联系。此时,必然就面临着业务营销成本。另外,在涉及消费信贷、金融理财项目时,也面临着向散户进行营销的费用支出。然而,营销成本从经验上来看具有较强的控制弹性。

2.3 业务实施中的会计成本分析

业务实施并不一定就立即带来利润,,这仍然需要在规模经济效益范畴内在进行解释。由此,业务实施中的会计成本走势一般满足先突跃上升,再缓慢处于平行的稳定状态。为此,这一阶段的会计成本控制或许主要依赖于业务规模,以及提升业务实施中的效率。

3 分析基础上的成本控制模式定位

在上述分析基础上,会计成本控制的模式定位可从以下三个阶段来进行。

3.1 针对业务策划阶段的模式定位

业务策划活动实则体现为业务创新,其目的在于建立增强业务的市场差异性,而挖掘和吸引更大的潜在客户和现实客户。但由于金融产品与普通商品不同,它受到利率市场水平的影响因此在业务创新上具有很强的内在牵制性。因此,在这一阶段的会计成本控制,则可以从完善产品线为出发点。另外,中小商业银行在业务创新上也面临着技术门槛,所以不需要过度关注业务的新颖性,而应以区域适应性为标准。

3.2 针对业务营销阶段的模式定位

无论是针对集团营销,还是针对消费者个体进行营销,都将发生着费用支出。这种费用支出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新业务的区域植根性程度。实践表明,营销成本的主要构成部门在于投资理财部分,而这一部分由主要针对区域内的消费者。因此,在成本控制上应结合消费者的特征进行措施构建。

3.3 针对业务实施阶段的模式定位

前面已经指出,业务实施阶段需要获得规模经济效益,进而从整体上降低业务拓展成本。然而,规模经济效益的获取不仅取决于前期营销绩效,也取决于业务购买的进入门槛。诸如,目前风生水起的互联网金融理财项目,其成功运作的关键就在于进入门槛低。为此,需要在营销和业务章程调整上下工夫。

4 定位驱动下的成本控制途径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会计成本控制途径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构建。

4.1 深化对成本发生机制的认识

通过前面的阐述不难发现,中小商业银行在业务拓展中的成本发生机制具有刚性和弹性之分,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来着力解决弹性问题。从而,中小商业银行管理层和业务层人员需要在三大阶段上来展开认识。笔者建议,应重视业务营销和实施中的成本发生机制,其中前者具有较强的控制弹性,而后者则可以依赖于人员的岗位素养来进行间接控制。当然,业务策划阶段仍十分重要,这将在下文中进行阐述。

4.2 明确业务创新上的目标客户

之所以强调应明确业务创新上的目标客户在于,设计出适应区域消费群体和集团需要的金融产品,将能显著减少营销成本的发生,以及形成规模经济效应来降低业务实施成本的发生。为此,在这一阶段上首先需要完成的便是市场调研活动,此时的成本控制应着重放在管理费用的控制上。另外,结合中小商业银行的实际应着眼于完善产品线,从而减少创新的费用支出。

4.3 强化业务营销中的成本控制

业务营销的成本控制应放置在规避重复营销上,以及防止营销行为失范的情形下。对于前者而言,主要针对消费者个体。区域内消费者个体在投资理财需求上具有同质化趋势,因此在业务信息发布上可以借助地方电视台和报纸的宣传,并在促销环节集中进行信息发布。这样一来,便能在整体上控制成本。关于防止营销行为失范的问题,则需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干扰。笔者建议,可以采取项目负责制来推行针对集团客户的业务推广,从而使推广人员自觉管控营销经费的使用。

4.4 完备业务实施中的绩效考核

完备业务实施中的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通过提升单位工作效率来降低业务实施的运营成本。由于绩效考核问题已被大量讨论,由此这里只是提出而希望引起同行的重视。

以上4个方面,便从主要途径上构建起了中小商业银行的成本管控模式。不难看出,关于中小金融机构业务拓展的会计成本控制,仍然需要从上述四个方面着手。

5 实证分析

日前,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中小企业协会、《银行家》杂志社和包商银行共同举办的“服务·管理·创新——后危机时期中小商业银行管理创新与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论坛”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银监会监管二部主任肖远企、金融时报社副总编辑傅勇、包商银行行长王慧萍等出席会议并演讲,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史建平等主持了本次论坛。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认为,中小银行进一步发展的出路还是在于做好小企业和微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在数量上,在就业和GDP当中都占相当比重,为整个经济带来了活力。在一个成长性经济中,小企业会不断涌现,商业银行只有支持一批成长中的小企业,把这些企业培养成为自己的忠诚客户,随着客户的成长而成长,才能做强。杨再平对中央财经大学民泰金融研究所在小企业金融服务研究领域开展的研究工作持肯定态度,他认为只有从不同角度来研究问题,通过实务部门与学术机构相互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对中小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问题进行一些学术性的思考,才能有利于发现它的规律,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真正推动问题的解决。

6 小结

本文通过对中小商业银行业务现状的解读,以及对会计成本发生机制的分析,其会计成本控制途径可以从:深化对成本发生机制的认识、明确业务创新上的目标客户、强化业务营销中的成本控制、完备业务实施中的绩效考核等四个方面展开构建。

具体而言,应重视业务营销和实施中的成本发生机制;业务策划阶段的成本控制应着重放在管理费用的控制上,并且重视对已有产品线的完善;可以采取项目负责制来推行针对集团客户的业务推广;重视业务实施中的绩效考核工作。(本文原刊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8月)

参考文献

[1]刘轶超.后危机时期我国银行业经营模式的选择[J]. 海南金融,2011,(8).

[2]张宁.浅谈我国银行业经营模式选择[J]. 大众商务:下半月,2009,(8).

[3]聂晶艳.中国银行业经营模式研究[J]. 特区经济,2004,(11).

[4]霍俊文.从国际银行业发展新潮流谈我国银行业经营模式的选择[J].经济师, 2002,(1).

[5]傅雪莹.全球金融危机传导的地理层级性及其对中国防范金融危机的启示[J]. 地理科学,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