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永胜 字数:2877 点击:

古人有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而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传授他们掌握知识的能力,以使他们学的更快﹑更好,受益终身。

然而,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上,我们究竟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在语文教学中做了以下探求。

1 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必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微笑带进课堂。教师在课上要善于运用感官来表达对学生的热爱之情。例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短语、一个手势,都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崇敬、亲密之情。愉快的学习氛围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张扬学生个性的重要保证。学生只有在一种和乐融融的学习氛围中才会才思敏捷,也才敢思、敢说、敢于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色彩的见解。 此外教师可充分运用各种电教手段(课文录音、录像、幻灯等),来捕捉学生注意力。例四年级语文《观潮》一文的教学,教学前我让学生先观看《钱塘江大桥》的录像,使学生感官得到刺激,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只有在心境愉快的情况下,思维才能活跃,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才能强烈。

2 探求学生“合作参与意识” ,激发兴趣

素质教育是改变旧的教育模式——“注入式”。优化课堂结构,使学生在生动活泼中主动发展,学会求知﹑创新﹑发明,成为有理

想﹑讲道理﹑有文化的一代新人。在教学中我把讨论式教学引入课堂,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教学,大胆想象,激烈讨论,充分发挥个人见解,深入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一)科学分组,互助学习。在讨论式教学中,先把学生科学地分成若干组,然后以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因学生知识水平与理解能力有差异,讨论中将学生进行“好、中、差”三层分别分在每组中,使他们共同交流、取长补短,进行交流学习,做到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如:我在教《鱼游到了纸上》一文,先将学生按“好、中、差三层分到每组中,并在学生的讨论中提出如下问题:从课文的哪部分可以看出青年人是聋哑人?他是怎样画画的?画的怎样?你从哪里道?他为什么画得这么好等。这些问题都能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格。在学生的讨论中,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见解不同,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了开头表达能力,掌握了学习方法。

(二)明确学习步骤,逐步展开。在讨论教学中,要做到有步骤、有顺序地逐步进行,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讨论分五步展开。第一步: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要简明列出讨论要点进行讨论。第二步:按预习理解课文内容的程度,每个组员发表个人见解,讲明理解过程。第三步:小组成员逐一对每组成员的见解进行讨论总结,求同存异,对疑点待全体交流。第四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疑点,进行剖析发表各组见解。第五步:教师总结,评价、补充完备。

3 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古人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源于疑的开始,有疑则说明学生不满足于现状,即投身于创造活动。因而,创造才有成功的希望。另外,善于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它是探索发现的起点,那么,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怎样才能使学生敢发问、善发问呢?第一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氛围,要随时唤起学生的主动和主体意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提问。第二,教师要耐心引导,对问题进行比较,提高问题的质量。第三,要努力培养学生发问的能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打开学生思路,使他们的思维水平达到新的高度。如:我教《再见了,亲人》先让学生齐读课文后,启发问:读完课文你首先想到了什么?随后又想到了什么?生说:“这课与以前学的的课题不同,题目中为什么带有标点符号?针对这个问题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鼓励他们打开思路。激发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并及时鼓励,于是学生就发现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关系等。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 精心设计问题,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教学是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因此,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主动探索,把新旧信息结合在一起,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而想象是创造的源泉之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想象也是人的知识、智慧、愿望、追求的延伸和拓展,有想象力才会有创造力。无论是创造性想象,还是再造性想象,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时教师要深入教材中寻觅想象的因素,找准切入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预见未知,憧憬未来,使他们在想象中学会创新,真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出创新思维的重要作用,培养出21世纪具有创新意识的合格人才。

5 对课文原文进行复述,模仿,补叙,改写,丰富想象

所谓复述,就是让学生把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语进行转述,其前提是对课文内容充分的熟悉了解。训练前,我对课文要点作简要概括,然后抽个别优秀生进行复述,再作必要指导,然后让学生相互练习,最后再抽学生复述,全班评议。这样长期训练,初步语言组织能力会有提高。接着进行模仿训练,例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第三段后,我让学生仿照作者的写法,进行描述草霉的说话训练。(事先准备实物草霉,让生通过看、触摸、尝,,加强感性认识。)结果效果不错。有了模仿训练为基础,然后进行补叙、改写的训练。例教完《驿路梨花》一文后,我提问解放军叔叔盖起了这间驿站(小茅屋),梨花姑娘负起了照料小茅屋的责任。梨花姑娘出嫁后,是她的妹妹,瑶族老人,若妹妹也出嫁了,小茅屋的将来又会怎样的呢?要求续写合理。让学生通过讨论,开阔思路,发挥想象,练习说话。六年级语文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小女孩的命运是及其悲惨的,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文章的结尾进行改写。在学生自由的想象中,同情心得到加强,同时创新思维的闸门也就被打开了。

6 内外延伸,拓展空间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课本以外的生活培养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源头活水。教师应引导学生由课内延伸到博大的知识领域里,为学生的认知、语言、思维、情感等活动,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组织学生出去踏青。春天,带着学生到田野里、小河边去寻找春天的气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能够自己寻找所需要的东西、素材,有了深刻的亲身感悟,他们领悟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才有更多的话可说、更多的素材可写。

组织学生举行“故事会”。让学生自己去利用图书、电视、网络搜集、整理资料,然后开展一次“看谁的故事好”的主题班会,让每个学生都能把自己所读到的、听到的或经历过的有趣的故事用自己的话在班会中讲出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胆量,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为以后的作文教学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我们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地选择运用,使教育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片沃土、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一块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