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强 字数:4248 点击: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元化的冲击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一直是教育关注的热点。为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提升学生自身道德情操,确定坚定的政治信仰,改善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本文对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认识进行阐述,对教学方法进行思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掌握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教学。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教学思考

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思想文化面临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如何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成为教育工作者重视的问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课程,在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联系实际、提升自我教育功能、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强化学生法律基础、以及确定学生思想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强该课程的教学思考是提升教学效果必须的手段。

1 “基础课”教学的意义

1.1 “基础课”教学具有认知价值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简称“基础课”)是贯彻教育教学中的必修课程与基础课程。该课程不仅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更重大的意义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自身素质得以全面的提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使学生受益终身的事业,对其健康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基础课”教学的意义主要在一下几方面进行探讨,首先具有一定的认知价值的,“基础课”课程本身是一种对学生知识理论体系的提升,其意义在于提升学生道德认知和法律认知。同时使学生对追求真理和把握事物本质性规律上产生一定认知水平。

1.2 “基础课”教学具有导向作用

其次对学生具有一定的价值导向的作用,“基础课”的教学是具有一定的价值导性的,通过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内容的教学,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的人生引导,同时对其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把握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念、明确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理解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从而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提升到符合社会发展的高度。在此基础上,通过该课程的教育会引导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构建。

1.3 “基础课”教学具有驱动效果

所谓“基础课”教学的驱动效果是指其在精神动力上对学生产生的积极效果。“基础课”对学生思想、理论、信念、情感、意志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在社会生活中会产生积极的推动力量,可以完全满足个体对精神动力的基本需求,进而在学生整体发展上进行促进。首先“基础课”使学生产生一定的精神内驱力,促进学生实现自我。其次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拥有积极的进取精神。再次是使学生同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一道,紧随时代脚步,与时俱进的发展。

2 “基础课”教学的内容

2.1 进行“基础课”理论教学

所谓“基础课”理论教学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的灌输。通过一定的概念、推论、判断的学习,是学生对事物的本质产生清晰的认识。一定的理论基础是学生进行学以致用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提升学识修养的前提。在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之后,在生活中可以不断的对理论进行反省,在思考中得到真正的提升。通过思想政治学习,可以打破学生传统的思维模式,使学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适应时代发展。因此“基础课”的理论教学是具有一定人格提升意义的。

2.2 进行“基础课”知识教学

所谓“基础课”知识教学是指对“基础课”中丰富的人生哲学、道德理论和法律知识的学习。这些人生真理是经过时间的磨砺的,经过时间的考验之后,其更具有意义。“基础课”知识教学是“基础课”的重要教学内容,它对学生完善人的认识、知道社会生活、引导自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通过不断的“基础课”知识深造,使学生在实践中强化认知,不断的提升主观理论境界。

2.3 进行“基础课”方法教学

所谓“基础课”方法教学是教学成果好坏的基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进行高效学习的根本,对学生进行方法教学是更重要的教学内容。只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使知识适时地发展。通过方法教学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进行不断的知识更新。进而在为人处世上充分的掌握“计划、实施、检查、提升”的模式,进行自我能力的提升。

3 将主体性原则应用于思想政治教学

3.1 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有效贯彻党的政策

发挥教师的教学主体性是指在高校“基础课”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出发,有效落实党的政策教育。所谓教师的主体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责任上要拥有一定的主体性,并且在教学上投入一定的精力,对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形成积极的观念。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要进行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是为提升人的素质和能力的教育,教师的主体性教学是建立在对学生真正的了解和尊重之上的教学。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保证学生的合理需求和求知需求,并在其成长的道路上进行积极的引导。其次是对学生主动兴趣的激发、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所谓兴趣是学习的首要动力,通过教师科学的引导手段使学生在政治理论的学习上产生兴趣,进而产生优良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意义在于使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通过教师科学的教学模式,有效的引导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态度,进而使学生不断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发掘潜力、提升素质,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3.2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落实人性教学的理念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人性化教学的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确立学生的受教育的主体地位。“基础课”的教学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教学,是在学生思想上的积极引导,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因此确定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是有效贯彻党的政策的有效手段。不同于专业课程的“基础课”课程是需要学生进行主观接受的,只有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的时候,思想政治学习的效果才能体现。某种意义上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学生平衡了社会经历、兴趣爱好、原则立场、以及原有的价值观、道德观之后,在主观上产生接受的积极学习态度。同时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受教师的主体意识的影响的,教师应该进行科学的引导。

3.3 师生互动推进思想政治课程的有效性

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开展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是有效综合教师教的主体性和学生学的主体性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产生一种教学相长的教学现象,在提问与回答中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口语化,同时可以促进教师将知识的内涵清晰的展现给学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综上所述,师生互动式教学是平等主义的一种体现,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式,充分的体现了师生平等的人性理念。

4 有效进行“基础课”的措施

4.1 做好课前教学准备

做好课前教学准备是教师的责任,由于“基础课”的特殊性,做好“基础课”的课前准备是需要付出极大的经历的,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基础课”课程看似内容简单,但是是具有极大难度的,如何将“基础课”上的具有趣味性,如何在不违反“基础课”特殊的要求下,将枯燥的理论知识风趣幽默的展现出来是值得教师深刻思考的。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是不一样的,对这门课的教学是需要进行一定的摸底的,进而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个人兴趣及习惯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例如在备课前,通过QQ群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或者开展一系列的法律知识竞赛。其次就是进行对教材基本知识的精心准备,将基础知识配合以生动的故事进行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再次是教师进行自身提升的要求,教师进行自身的提升是备好课的前提,教师要注意平时的积累。教师要在政治理论、法律基础、军事理论、历史及野史、经济发展等发面具有适时的了解,在现代教育的高要求下,教师是要成为全方面、高素质的教育人才的。最后是在教师自身组织、协调、沟通能力上的提升,通过教师的能力和人格魅力的感染,使学生对“基础课”产生一定的兴趣。

4.2 丰富教学方式

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是指在当今的教学背景下,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方法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比较枯燥的学科,如何令课堂具有趣味性是教师认真考虑的事情。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课堂的趣味性,进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兴趣,可以有效塑造课堂氛围。首先是进行案例教学的方式进行“基础课”教学,通过对经典案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现实的感受到知识的应用。案例教学方式是将生活与知识进行衔接的教学模式,值得在课堂上进行推广的。其次是进行角色转换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与教师进行角色转换,令学生体会教学的过程,会使学生得到全面的提升,不仅在知识上更加精湛,在语言表达以及ppt使用上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后是进行一定的案例表演教学,通过学生分组或自觉的进行角色模拟,在课堂上进行案例表演,可以有效的渲染愉快的气氛。

4.3 强化师生交流的教学模式

强化师生交流是指教师不仅在教学上要与学生进行交流,更应在生活上多关心学生。由于“基础课”的上课人数较多,教师则更应该主动进行与学生的交流,在及时了解学生动态的基础上,互相形成信任,进而可以有效的进行教学。在现代教育中,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教师应该主动进行互动交流。

综上所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基础课程,是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学习的起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是工作的重点。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反思体验相结合,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使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引导。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可持续性改革和思考应成为教师工作的习惯与追求。

参考文献

[1] 宋友文.坚守道德底线与追求高尚情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理念及其运用[J].教学与研究,2014,(3):91-95.

[2] 夏家春.试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146-149.

[3] 吴琼,仇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功能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1,(1):33-35.

[4] 曾予,冷霜.医科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4,(10):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