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冉凯 字数:2643 点击:

    摘 要:体育教学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具有很多学科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体育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巧和技能,而且还能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组织性、纪律性,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使学生成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全面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制定具体的教学任务时,只要从学生、教材和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德育作用,就能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全面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课作为学校的一门必修课,主要是通过体育锻炼的方法,增强学生体质,完成教学任务。体育教学作为一种塑造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一直进行思想品质教育。如何抓住这些特点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学,使德育有效显著,学生易接受,是广大体育教师研究的焦点,那么怎样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我认为主要应从一下几方面进行:

    1 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原则

    1.1 须坚持主体性原则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在体育可中进行德育教育要特别强调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启迪和引导学生主题仪式,吸引和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追求和探索,把外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自身内在的需求,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1.2 必须坚持集体性原则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就必须依靠学生集体,通过学生集体进行教育。一边充分发挥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然而,这些工作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出来。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步骤、有重点地把德育内容传播给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1.3 必须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原则

    学生在接受思想教育过程中,存在着思想认识和所受教育成都的差异,因而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思想品德都得到最好的发展。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的内容不同,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何况学生接受教育的程度也不同,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结合学生差异和教材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学习球类、接力等项目,教师在讲战术和技术配合时,特别强调集体配合的重要性,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耐久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的意志品质,障碍跑可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跳马。双杠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教师要很好地结合教材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学生进行教育,决不能按着教师的意志进行一刀切教学,更不能去歧视那些在运动中技术差的同学,这样才能体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1.4 必须重视系统性原则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德育教育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其中包含两层含义:1.德育教育所包含内容的全面性要体现着爱教学过程中。2.结合教育原连贯性体现在每一课及课与课的紧密联系中,使学生接受教育,渗透信息牢固、深刻。

    2 体育教学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

    2.1 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教育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是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这样就要求教师能够结合不同的教材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学。

    基础理论教材需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讲清体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身体好、学习好、思想好的关系,讲述时还需要注意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以便收到更好的效果。

    基本技能也各有特点,需要教师了解和熟练掌握。如:田径中长距离跑,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等意志品质;各种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对于培养团结友爱等集体主义精神和思维的机敏都能起到积极作用;游戏是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的活动,能培养自持能力,而且能培养诚实等思想品质,由于青少年时期具有喜欢表现自己的心里特征,上述内容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才能达到教育目的。

    2.2 加强纪律性教育

    体育教学是一项有严格组织纪律的集体活动,也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一种途径。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种严密的组织形式。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种严密的组织形式,通过严格的课堂常规有条不紊地进行练习。培养学生雷利风行的作风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克服松懈散漫的作风,可以通过整齐如一的队形练习、步调一致联系和准确统一的行动、号令等教学手段来进行。这些教学手段对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履行道德义务所需要的自我控制能力,可以起到较好的作用。

    2.3 处理好突发事件

    体育教学中的突发事件,通常是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思想和行动的真实流露与表现。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中的一切行动和表现,及时抓住好的或不良的现象,进行表扬或批评。这对表扬先进思想、抑制不良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随时把握学生在课中的表现,因势利导。及时向学生进行教育或通过小结,表扬好人好事,恰如其分地提出一些批评,从而使学生能分清是非,提高认识。

    2.4 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体育活动自身的特点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体育教学的内容很广泛,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特点,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教材特点,制定出不同的德育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一般来说,田径、体操、球类等课程的教学,都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刻苦、机智、灵活、果断等良好品质,但由于各种教材的形式不同,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各有其侧重点。例如:体操的教学通过全体学生配合,协调一致,可培养学生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田径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敢于拼搏,球类教材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在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利用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勇于拼搏争得奖牌等事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当深入钻研教材,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针对学生在锻炼中出现的情况,抓住机会,结合学生特点确定德育教育的具体任务,制定相应措施,以确保德育教育任务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