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奇伟 字数:5777 点击:

摘 要:媒介化时代的各种信息纷繁复杂,给大学生性道德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本文从我国性道德教育的现状出发,以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群体等为性道德教育的主体,阐述了对大学生开展性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目标、原则和架构。旨在引导大学生性道德规范掌握,进而增强性道德意识和提高性道德能力,最终树立正确的性道德价值观。

关键词:媒介化;性道德;教育模式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4NDJC104YB)

当今,新兴传媒正在逐渐超越最初信息交流这一功能,已形成了一股无形的巨大力量,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价值观,重新构建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情感世界。在这种背景下,对受新媒体影响深远的大学生开展性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性道德教育是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的性活动符合道德的社会性规范,能够对自己的性行为负责、节制,提升和发扬人性,拥有自身健全的人格,从而为将来美满的婚姻家庭的建立奠定基础。加强大学生性道德教育是防范大学生性失误、性犯罪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大学生健康身心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对我国建设精神文明的客观需要。

1 性道德教育的现状

当前,我国的性教育还处于不完善的阶段,作为德育教育和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性道德教育研究更是较晚,其中一个重要的缘由就是学校和其他教育主体没有真正、有效地开展性教育工作。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不重视大学生的性健康和性道德发展需求是一种社会的常态。近些年来,高校对性教育的状况尽管发生了一些改善,但我国现有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性健康教育”方面则缺失了性道德教育这一部分内容。性道德教育的不足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性道德教育的走向不明。仿佛走在十字路口,性道德教育不辨方向,进退两难,是继续坚守传统文化的道德壁垒,高举“崇高”与“纯洁”的旗帜,继续以禁堵或者高压的态势应对涌动的性浪潮;还是与时俱进直面挑战,采取更为宽容和变通的策略,适应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以更为有效和务实的道德伦理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的性行为。

第二、性道德教育被性教育取代忽视。前苏联当代杰出的实践家与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意味深长地说过:“让道德教育走在性成熟的前面。”就是说在性成熟之前就应该进行道德教育。如果单纯将性教育看成是传授性健康知识,那就好比赠与一支枪,而不管理和限制他到底用枪来打谁、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事实上与性禁锢、性愚昧一样具有相当大的危害。目前我国正在兴起的学校性教育,是在上世纪80年代青春期教育基础上展开的,但是,往往忽视了性道德教育。

第三、性道德教育施教主体过于单一。我国目前实施的性道德教育施教主体往往只通过学校这一主体,过于单一,学校也只开展一些和性道德教育相关的“健康教育”或“保健教育”等教学内容。作为性道德教育的其他必然的主体,如家庭、社会等多没有充分发挥理应具有的教育功能。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的手段方法往往以比较简单,以枯燥的说理教育为主,让广大学生很难真正接受。

2 性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我国教育长期以来一直把强调提高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放在主要地位,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本应重视的人自身的价值和发展,受到了不应有的轻视。殊不知,人自身的发展与完善,与人的认识改造世界能力的提高会起到非常巨大的、积极的影响作用。尤其在媒介化社会环境下,要自我完善和发展,人就必须从多方面、多维度来认识自身,而这正是开展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意义所在:

(一)性道德教育是改善道德风尚的需要。媒介化社会中的大学生处在一个性信息相对开放的时代,他们很容易受到社会现实的影响,与此同时,大学生也是影响社会风气形成的活跃力量。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的成熟期,也是健康性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最需要性教育特别是性道德教育的引导。充分发挥这一时期教育作用的发挥,更有利于大学生的生理发育、心理素质的提高,进而确立高尚性道德观念。开展性道德教育,让他们在懂得性的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符合社会主义规范的性道德,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家庭观,对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和建设精神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性道德教育是大学生性健康的必须。为使性行为符合人性的要求,性道德能对人的自然本能进行有意识的自我调控。青春期最为重要的标志就是性成熟,大学生出现性欲望、性冲动是一种性本能的自然表现。这种性本能的内驱力对性道德作用的发生具有强烈的冲击,因此,对这种生物的性欲本能,必须从人性和理性的角度加以改造和限定,必须用相应的性道德观念去抑制自然性欲的冲动性,约束性欲的盲目,规范性欲的放纵,改造性欲的野蛮,使人类性本能脱离动物本能的性吸引、性诱惑,升华为道德规范下人的性意识和性行为。

(三)性道德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补充。性道德能有效的调节大学生的性心理,促使他们形成健康正确的性心理。性心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性活动中人的本质属性的体现。根据性心理活动的规律,我们可以通过教育来进行积极引导。引导学生坦然面对这种较特殊的心理意识,通过健康、公开、科学的方式和途径获取有关性知识,以满足对性知识渴求的心理。同时辅之以性道德规范教育,把他们的性心理需求纳入到社会道德规范的轨道,激励人们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善恶观,促使他们形成自爱、自珍、自尊的性道德心理,这种积极的性心理需求将促使异性之间道德情感升华,进而培育健康的友谊。

3 性道德教育的目标

在媒介化社会中,媒介改变我们对世界的认知途径和体验方式,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媒介利用它的影响力改变我们的意见并影响社会变化。任何教育目标的确立都有其根据,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目标也不例外。制定目标时,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吸收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的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点和经验。同时,应充分考虑受教育者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态度,身心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以及其他影响受教育者性行为、性观念的各种因素。

笔者认为我国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体各个大学生性道德教育主体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性道德教育过程中来,使大学生有能力评判和讨论并能够接受社会这一共同的道德准则,进而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同时,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他人需要与个人需要的关系,社会和个人的关系,培养正确的性道德品质和水平,树立两性间应有的道德感、责任感、义务感;主动调适自我的性能量,树立正确的贞操情爱观,培养自制能力,从而达到情感的升华,使大学生在异性交往中能自尊、自立、自强、自信,乐于、善于和他人相处。简言之,提高性道德素养,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性价值观。

4 性道德教育的原则

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是做到不损害社会及他人的利益,并能有利于社会、他人和自己的发展。这也是性道德规范的总准则,大学生的性道德教育是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为核心的,或者它应正确反映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性文明和性道德。根据这一准则,大学生性道德教育需遵循以下原则:

(一)人本原则。性道德教育最终需落实到道德自律,而由于学生的家庭情况、文化背景,以及个人对道德感知能力的差异,在性道德方面必然存在较大的分歧,甚至在价值观上也有很大的不同,高校一体化的性道德教育,必须根据这些差异,因材施教,对其进行个性化的价值观引导和道德品质培养。如果缺乏对学生个体的关注,整齐划一开展教育必然使性道德教育陷入空中楼阁的虚幻之中。

(二)主体原则。传统的高校德育往往习惯于把大学生当成单纯的受教者,把德育作为观念说教、规范灌输和行为约束。但是性道德教育是一个本来就具有私密性且配合个人体验的教育,我们因此必须转变原有的教育观念,要把大学生放在性道德教育的中心位置,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青春的生命力。

(三)多层原则。道德法则往往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德标准不可能囊括多样的变化和现状。而且道德本身也有高低之分,既有崇高的道德追求,又有基本的道德准则。高校的道德标准往往会落后于现实社会生活的,高校的伦理道德教育必须在崇高和基本之间寻求一种平衡。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必须启发和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

(四)一体原则。在性道德教育过程中,调动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本人在内的各方面的力量来进行教育,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形成立体的一体化教育网络。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要进行系统规范的性道德教育。学校和家长之间经常互相沟通配合,教育效果必然增强。社会作为教育的第二课堂,应采取适当措施加强社会舆论宣传控制,减少负面文化的不良影响,同时要运用各种社会教育手段,开展性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自我教育是性道德教育的有效补充。

5 性道德教育的架构

在开放、多元的媒介环境下,信息的全球性、超地域性的传播使得不同的性伦理基本标准之间发生了冲突。性道德教育是大学生道德教育和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进行性道德教育时,我们应采取家庭、学校、社会及本人等共同参与并发挥积极作用的的一体化性道德教育模式。

(一)家庭教育是启蒙地。家庭是人类情爱交往活动的重要载体,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家庭结构,言传身教,教养方式与家庭文化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是大学生接受情爱观教育和性教育的重要承担者。父母性道德水平和家庭性道德状况对大学生性个性心理、性角色意识、性的善恶、是非、荣辱观的初始定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父母对孩子及早进行健康科学性教育对于他们尽早树立人生正确的性观念大有帮助。在一体化性道德教育中,家庭要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渠道学习关知识,强调家庭在子女教育中作用,切实负起责任。一方面,家长要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相对不成熟和生理发展的成熟的矛盾,常常可能导致大学生在性行为与观念方面产生问题,与高校在关心大学生的性心理与性道德发展方面需要积极配合,主动了解子女男女交往情况,并且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自己的子女恰当处理与异性的交往,,以负责的态度对待恋爱。另一方面,说一套,做一套,那么性道德教育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家长更要以身作则,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改变落后封闭观念,在家庭内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性道德形象,为孩子创造一个甜美温馨的家庭气氛。

(二)学校教育是第一教学地。学校是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场地和受教育的主要载体,是性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让学生进行系统学习关于道德行为准则和性道德规范,通过课堂讲授、案例探讨、心理咨询、主题班会、读书指导、同伴教育等全方位学习,强化正面性道德的学习。实现观念上的突破,树立学校不仅仅是单纯教授书本知识的地方,也是教学生为人处世的地方,将素质教育体现在教育各个方面的观点;其次是扩充教学内容, 开设大学生性道德教育必修课,全面系统地讲授性生理知识、性行为知识、性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使大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更好的了解,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对性信息的鉴别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意识。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社会各界之间的联系,起到中间桥梁作用,根据中国目前的新形势、新特点,制定出符合大学生需求的服务机制,成立咨询指导机构,建立校园网络通道,便于同学们能及时提出和解决问题,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社会教育是第二课堂。大学生就读期间的主要生活环境是学校和家庭,但随着实习、见习等教学环节的展开,与社会的接触逐渐增多。社会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学校和家庭教育也会受到渗透影响。对于大学生的性道德教育,社会教育也有着不容忽视的的重要作用。社会上的性信息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应激源,使他们作出特异性的应激反应。当前,一些出版、推销广告、制造商为迎合市场需要,以盈利为目的,不顾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生产大量渲染性、描述性的书刊、音像等产品。这些不健康的性刺激信号,对青年学生的性心理、性意识、性行为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起到有害的作用,误导青春期的青年学生进入盲区。在青年学生的性道德教育中,要明确社会责任,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打击色情违法犯罪行为,从教育培养下一代的高度来整治社会环境,特别是学校周边环境,严禁不良产品进入校园影响学生。还可通过文学作品,新闻宣传,影视作品、文体活动等对学校、家庭的性教育进行导向性影响,如明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哪些是好的社会风气要大力提倡,哪些现象是不好的应该进行坚决打击的,使青年学生从中学会明辨是与非,从而间接地强化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四)自我教育是有效补充。大学生是性道德教育的主体,而且已经具备了较高的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他们的成长要依靠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展性道德教育必须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唤起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注重受教者的自我教育,通过有意识引导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锻炼意志力,建立对不良性信息的防御心理,不断提高性道德修养。大学期间,大学生个人和家庭要以非应试教育为主,积极配合学校、社会开展综合素质培养。系统、科学地学习必要的性生理、性知识、性道德规范,了解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发展规律,消除对性的神秘感,树立科学、健康的性道德观念,经常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扩大两性的正常交往,发展纯真的异性友谊。努力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把旺盛的精力转移到知识学习,技能增长,发展业余爱好,参加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上,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家庭观和性道德观,为以后美满幸福家庭生活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单树萍:《性道德教育—当代德育教育的新内容》,北京:中国性科学,2007年第12期。

[2]刘琼辉.当代大学生的性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思考[D].2005.

[3]赵俊岭.新疆大学生与性相关的KAP调查[D].2006.

[4]李民胜,吴伟强,陆焯平,等.广西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22(6)

[5]孙萍.当前我国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2006.

[6]董莉萍,李晓波,李兴有,等.大学生性知识、性观念和性行为现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