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扬 字数:4107 点击:

摘 要: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有关部门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并鼓励金融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商业银行迎来了拓展文化创意产业融资服务的大好机遇,其中个人信贷业务也应借助文化产业发展的东风,通过实现机制创新、流程优化,进一步厘清发展思路,不断丰富并拓展文化创意产业融资渠道,有效促进现代服务业转型发展。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个人信贷业务

1.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融资情况

1.1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速突破20%,超过同期金融业的平均增速。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实现收入超万亿元,成为北京市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1.2 北京市对文化创意产业融资的政策支持

近年来,政策层出台了包括担保优惠、风险补偿以及银行贷款财政贴息在内的多项激励措施,大力构建文化创意产业融资环境,为金融机构参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006年,北京市政府专门设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专项资金”。市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近6亿元,累计支持10个文创产业集聚区的22个项目,项目总投资逾十亿元。此后的2008年、2009年,北京市又相继出台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贷款贴息管理办法(试行)》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担保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政府提供的贴息支持可达项目贷款利息总额的50%至100%,同时对参与文化创意产业贷款的担保机构提供一定风险补充机制。

2.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贷款现状浅析

2.1 文化创意企业融资需求的主要特征

2007年6月,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了文化创意企业融资需求问卷调查,了解到企业融资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融资成功率明显低于需求。多数文化创意企业融资需求强烈,但只有两成企业真正实现融资,融资成功率较低。

二是融资需求规模小。近八成企业融资需求少于500万元,半数以上企业融资需求集中在100万至200万元之间。

三是融资渠道以风险投资为主,银行贷款为辅。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风险和高回报性,风险投资基金是主要的融资来源,占比约30%,银行贷款次之,且主要服务于比较成熟、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

四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六成企业注册资金不足100万元,半数企业总资产在200万元以下,90%的企业员工在100人以下。

五是民营企业占主体。大多数文化创意企业为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占比不足25%;而半数以上文化创意民营企业的大股东为个人。

六是知识产权自有程度较低。大多数文化创意企业拥有特色产品,其中76%的企业自认为技术领先,但实际具备专利权的却不到三分之一。

2.2 文化创意贷款的主要模式

一是“版权质押+专业评估”贷款。根据专业评估机构对文化创意企业项目的评估结果,银行以企业自主著作权质押作为主要担保方式发放贷款。该模式以版权质押,或以版权质押+专业担保机构保证等组合方式提供担保;通过银行认可的具有一定公信力的第三方合作机构对融资项目进行综合评价,保证项目的可行性,同时在银行内部构建一套符合文化创意行业特点的,重点对创作团队的从业经历、管理水平、诚信记录等进行评估的评价系统,以更好地配合贷款审批。

二是“政府专项资金+信用担保”贷款。与广大文化创意企业需求相比,目前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金额有限,无法全面覆盖资金需求,该信贷模式依靠信用担保机构的专业担保功能,放大信用杠杆,从而大幅增加资金供给。具体为,在信用担保机构设立托管账户,将部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建立文化创意企业贷款担保专项资金,对文化主管部门推荐的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设置5倍信用杠杆;银行根据自身程序对推荐企业资质进行审核,并按核定金额与企业签订贷款合同。

三是“预售合同+完工担保”贷款。银行通过对产品供应链研究,摸清其真实贸易背景,以及相关主导企业的实力和信用水平,将预售合同产生的现金流作为直接还款来源,配合银行封闭贷款操作进行融资。这种贷款模式可以有效防范文化创意项目立项后的完工风险和销售风险。例如,电影《集结号》在招商银行融资5000万元,华谊兄弟公司作为影片的制作方,在贷款时提供了完工风险担保,同时质押预期全球票房收益权并专门开立了资金监管账户,通过采取循环报账模式,方便银行对项目资金流进行全过程控制,大大降低了风险。

四是“应收账款+保险”贷款。银行根据对企业偿付能力的全面分析,以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应收账款为融资基础,现行取得贷款企业投保的信用保险赔款权益,并按照企业的真实销售行为和确定的应收账款金额发放信用贷款。如华谊兄弟公司曾于2006年向深圳发展银行融资5000万元人民币,用于满足电影《夜宴》拍摄中的流动资金需求,并由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对未来海外发行的应收账款提供保险。

2.3 文化创意产业融资面临的主要问题

质押物评估标准不规范,导致估值困难。由于文化创意企业多以无形资产作为质押对象,而目前我国在版权评估方面还缺乏完善的制度和系统的评估标准,造成价值评估随意性较强,评估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较差,难以确定质权实现时的价值。

银行不易实现质权。目前我国在版权的确权、登记、处置等方面存在市场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渠道不通畅等制约因素。特别是版权质押担保约束力有限、适应客户面窄,难以满足贷款的风险控制要求,还不能作为实质的还款保证。

贷款风险难以有效分散。文化创意产业对于我国现有保险和担保行业来说还属于前沿业务,还需要一个了解、吸收、接纳、调整的过程。目前的保险产品还远未达到能够对涉及文化创意企业的主创风险、盗版、生产,以及制作工程中的人财物损失和发行推广等环节的风险实现全覆盖的程度。此外,对于创意产品还缺乏完工担保机制,导致银行信贷资金进入和评估调查存在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文化创意贷款特有的审批流程尚未形成。由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特殊性,导致其既有一般贷款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也有本行业特有的风险。为适应实际需求,银行应建立一套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行业信贷流程,但现阶段各商业银行对文化创意产业贷款仍然普遍适用一般性审批流程。

3.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文化创意贷款的探讨

3.1 个贷业务发展文化创意贷款的可行性分析

根据对文化创意企业的性质特点以及融资额度、融资目的等需求的调查,个贷业务在该行业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空间。

一是个人贷款额度能够满足文化创意企业的融资需求。文化创意企业的融资需求规模较小,集中在100-200万元的企业占一半以上。目前商业银行个人经营贷款额度基本在300万元,可以满足文化创意企业的融资需求。

二是企业性质多为民营企业,其个人股东属于个人贷款目标客户范畴。四分之三的文化创意企业为民营企业,而民营企业中大股东为个人的占半数以上,此类客户属于个人贷款目标客户的范畴。

三是贷款用途符合个人贷款管理要求。多数文化创意企业都有融资需求,融资资金用途主要为市场开拓和创新项目,其贷款用途基本符合个人经营贷款的管理要求。

3.2 客户选择思路

针对文化创意企业多为民营企业、大股东多为自然人的特点,将目标客户定位于民营企业的法人、股东以及实际控制人,同时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细分,以“选强择优”的思路选取客户。

“选强”,即利用首都影视行业在全国的龙头地位和优秀企业聚集的特征,以行业领军型民营企业为突破口,在影视类行业中尝试发展个人贷款。

“择优”,即支持具有核心竞争优势、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文化企业,培育开发具有高素质管理者、经营能力较好、财务清晰、运作规范、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

3.3 多种担保方式组合的贷款方案

一是以个人房产抵押担保为核心,辅以其他担保方式。

文化创意贷款的目标客户定位于优质民营企业的法人、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此类客户拥有个人完全产权房产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可设计以个人房产抵押担保为核心的贷款方案,同时根据风险情况辅以其他形式的担保,对于拥有自主著作权的企业还可以辅以版权质押,提高贷款保障系数。

二是专业担保公司保证,辅以其他担保方式。

选择资质好、担保能力强、具有融资性担保机构资格且国有控股的专业担保公司承担全程连带保证担保,并且根据风险因素及实际状况要求公司法人、股东承担个人连带保证责任担保,对于拥有自主著作权的企业,还可以辅以版权质押担保。

三是产业园区房产抵押,配以承租权质押的担保方式。

鉴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程度日趋提高,可以针对文化产业聚集区设计以“产业园区房产抵押+承租权质押”的贷款方案。对于拥有房屋产权且出租率较高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采取产业园区将房产抵押给银行,银行根据抵押物的价值给予产业园区担保额度,在担保额度范围内,产业园区向入驻企业经营者的个人贷款提供全程连带保证担保的方式。同时办理承租权质押,以企业在产业园区的经营场所转让所产生的收益作为质押担保,商业银行与产业园区、借款人及承租人签署承租权质押协议,并谨慎、合理确定承租权价值,贷款额度不超过承租权价值的50%。

四是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个贷业务可借鉴小企业贷款应收账款融资的模式,对于已经和电视台签订购片合同,有明确还款来源的影视剧制作企业经营者发放文化创意贷款,在取得企业股东大会决议同意的前提下,以企业未来从电视台获得的销售收入作为质押担保,同时为确保未来还款资金足额到位,可以要求企业将借款人个人账户,或借款人与其他股东、法人等个人联名账户作为播放权销售的收入账户,从而锁定还款资金,,控制贷款风险。

4.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商业银行也应把握大好机遇,以个贷业务为突破口,积极拓展文化创意产业融资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 姚林青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与发展:北京地区研究报告》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3-01-01

[2]石杰,司志浩 《文化创意产业概论》 海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