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柏春 字数:4103 点击:

    摘 要:软实力概念被很多学者和政治家寄予厚望,他们希望借此来走出权力政治,本文在分析软实力内涵的基础上佐以美国的历史经验证明这些学者对软实力的理解不够深刻。只有正确理解软实力的实质,才能对其寄予合理希望,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外交政策。

    关键词:软实力;硬实力;制度自信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这不仅体现在军事、经济实力上,还体现在文化吸引力等方面,后者被称为美国的“软实力”(soft power, 又常被翻译为“巧实力”)。其他国家的政治家和学者对此概念也非常感兴趣,他们之中很多人认为软实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实力——如果不是最重要的话,它有助于实现很多硬实力无法实现的目标。但是,人们对此概念寄予了过大希望,也产生的诸多误解。本文目的就是澄清软实力概念的内涵,分析软实力与传统国际关系学者强调的硬实力的关系如何。最后,我们将在澄清诸多误解之后分析软实力概念对当代中国外交的启发。

    1.软实力的内涵

    约瑟夫·奈(Joseph Nye)认为软实力是一种吸引力,它区别于传统硬实力之处在于软实力无需借助武力威胁这种形式,它完全依靠吸引力实现权力的本质,即让一个人做其不愿意做之事的能力。奈认为软实力有三种主要的来源,即文化、意识形态以及政治制度的吸引力。以奈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者即使不是完全否定了传统均势、经济力量的重要性,也将其作用大大的贬低,他们认为在现代社会里,依靠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来“诱使”某个国家做某事要远比军事实力的展示,经济制裁等传统的外交方式更有效。在这种主张的启发下,人们认为宣传国家魅力非常重要,它可以有效地提高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公共外交在当代风生水起很显然就和这种理念被广泛接受有关。

    但是,就像我们接下来论证所表明的那样,软实力概念存在着重要的理论缺陷和应用缺陷,在这个理念指导下我们无法真正地提高一个国家的实力,也无法实现真正的和平。软实力概念存在的首要理论缺陷在于它天真地认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吸引力可以对其他国家施加很大影响。但是,回顾历史就会发现,很多落后国家被发达国家吸引,但是这并没有赋予发达国家支配落后国家的权力,那些落后国家学习发达国家的最终目的,可能是想保留本国根本的制度,而这些制度可能跟发达国家制度截然不同。例如,中国晚晴政府有段时间确实被西方文化、制度所吸引,还试图将其移植到中国社会来,但这些只是手段,,它的最终目的还是想保存自己、抵御西方的权力。学习西方并没有赋予西方“影响”晚清政府的权力,还是坚船利炮最后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当代伊斯兰文明似乎面临着同样局面,很多穆斯林青年穿牛仔裤,喜欢好莱坞电影和西方的快餐文化,但是他们在骨子里可能更保守,很难说中东地区的年轻人接受了西方流行文化就赋予了西方人影响中东局势的权力。

    软权力概念的更大问题在于它扭曲了软权力与硬权力之间的真实关系。很多政治家和学者希望软权力实现硬权力无法实现的东西。但是,事实上,软权力只是硬权力的衍生品和附属物,没有了硬权力,软权力就成了没有实质性影响力的美丽泡影——虽好看,却没有多大用处。没有硬实力支撑的软实力当然也很显眼,但是它很难对重要的政治问题施加影响。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力非常容易受舆论变化的影响,没有人否定日本、韩国的流行文化在中国有广泛影响,但随着中国和这些国家的关系好坏的变化这些文化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变化很大(如在中日关系紧张时中国的哈日现象就明显减少)。

    同样,政治制度的吸引力也不是源于某种政治制度本身内在地是善的,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某种政治制度之所以能在一段时间内被广泛模仿,多数时候是因为施行这些制度的国家总是当时人们眼中最强大的国家。这些国家之所以强大是由于多种原因,但制度很显然不是使其强大的唯一原因,更不可能是最重要原因。一国成为霸权了,就很快具有“制度自信”,也会很快受到周边地区的模仿。翻开柏拉图的著作,其中充满了对斯巴达式政治制度的推崇,如果斯巴达不是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获胜,柏拉图大概是不会从其“理念“中得出和斯巴达类似的完美政权的。中世纪结束之后,绝对君主专制制度逐渐在西欧建立起来,这种制度之所以逐渐取代中世纪的采邑制、教权制只是因为其内在合理性,优越性么?也许有这样的因素,但是,如果欧洲没有出现路易十四这位主张君权神授的君主,恐怕绝对君主制不可能在西欧迅速而广泛地建立起来。冷战之后,东欧的很多国家迅速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除了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确实存在问题之外,美国“赢得”冷战大概也是重要原因,美国建立的短暂“单极时刻”是如此地炫目,几乎所有国家都开始赞扬美国的“制度优越性”了,就像打败法西斯的苏联一度也是很多国家模仿的对象一样。权力政治意义上的成功,而不是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使很多国家的政治制度显得有吸引力。

    上述对软实力概念的分析与批判也适宜用来分析当前软实力最大的国家——美国,不管从软实力的哪个向度来看,美国都是当之无愧的软实力大国,但是这种软实力的本质是什么呢?

    2. 美国软实力的实质

    美国强大的硬实力是其软实力的基础,从美国实力发展的历史来看,任何时候只要美国硬实力增加的时候,其软实力总相应随着增加;任何时候美国的实力地位下降了,其他国家人民对美国的文化、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兴趣就随之下降。软实力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影响力,但很少有直接的证据表明,美国可以单凭软实力实现某项重要的国家利益,实现美国国家利益的最重要方式还是武力和武力的威胁。

    奈认为文化吸引力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方面,美国历史表明,其文化吸引力正是和国家实力的增长、兴衰有着密切关系。美国并不是从来就是文化上的大国,也不是从来都对其文化有着高度自信。美国社会早期对英国文化相当的推崇,因为英国当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所谓的“日不落帝国”),所以早期美国的富人都希望将孩子送到英国求学,就像现在世界各国的富人都想将自己的孩子送到美国求学一样。1870年普法战争之后,德国迅速成为一个军事、政治大国,其崛起让人刮目相看,这时候德国的“软实力”就上升了,它吸引包括大批美国学生在内的外国人到德国去学习先进文化(这些文化包括政治制度、社会政策、自然科学和唯心主义哲学)。一直到20世纪初德国还是美国留学生的首选地,如果德国在战场上没有辉煌的战绩,它对美国的文化吸引力就不可能那么大。

    在意识形态领域同样如此,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和资本主义是美国意识形态的主要特征,但是这种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总是受美国硬实力兴衰的影响。如在大萧条时期,很多美国人开始怀疑美国的资本主义和个人主义意识形态。当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泥潭的时候,很多美国人开始失去对自由社会的信心,变得极端愤世嫉俗。个人主义或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没有发生变化,但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却得到美国人不同程度的尊敬(从推崇到怀疑),理解这种变化的线索只能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变化中才可以找到。

    美国的政治制度设计是一项美国人足以自豪的成就,美国人凭着自己的智慧对其进行设计和修改,使其逐渐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并好像一路带领美国走向世界霸权。事实上,美国的政治制度并不是美国成为世界霸权的主要原因,美国之所以成为世界霸权是采取了历史上所有霸权都采取的道路:扩张和侵略,抓住一切机会扩张、维护自己的利益,即通常所谓的“权力政治”原则。如果人们能认识到美国霸权的实质,他们恐怕对美国政治制度就不会有那么大的热情了。历史上,德国的政治制度也曾激起了其他国家政治家和学者的热情,但是等德国在战场上两次惨败之后,德国政治制度的吸引力马上就丧失了。

    认为美国软实力促进了国家利益的说法也很可疑。美国的流行文化、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确实在世界上有很多追随者,但是如果一定说它促进了美国的国家利益,则很难找到经验的证据。在文化上被吸引不代表其他国家的人民会放弃自己的国家利益。还需要注意到,美国文化在全世界流行的同时,反美主义也日渐高涨,它们似乎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美国软实力的广泛影响力和反美主义的流行都是美国全球霸权的表现,如果美国霸权衰落了,崇美和反美会跟着一起衰落。

    3.软实力与中国的崛起

    所有实力衰落的国家都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而那些成功的国家则被认为什么都是好的,总会在一切方面吸引着其他国家模仿。中国模仿过日本,模仿过苏联,还有很多人现在想模仿其他国家,模仿的原因当然是这些被模仿国家都是当时世界硬实力最大的(而不是这些国家的文化、制度等突然变得有吸引力)。但是,成功之路总是很难模仿,中国也只是在探索了很多年之后,才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那些想模仿中国发展道路的国家恐怕也会失望,因为每个国家具有不同的国情。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软实力一般而言总是与硬实力成比例且以硬实力为基础,只有强大的国家才会吸引别人的模仿,才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力。

    中国的很多软实力提倡者认为中国文化、制度和意识形态缺乏吸引力,或者被别人了解的不够多,所以需要大大提高软实力,如通过加大对外宣传的方式。但是,离开了硬实力,软实力就是无水之源。对中国而言,重要的是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提高中国的军事实力,只有这样中国的软实力才能随之提高,幻想仅通过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就可以提高中国的软实力,完全是一种幻想。

    4 结论

    当前很多人希望中国建立“制度自信”,这种自信不能单从哲学上建立起来,它需建立在中国的制度能应付国内和国际挑战的基础上。如果它在最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即一般所言的硬实力),在国际上促进了中国的国家利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中国人的“制度自信”必然会建立起来,也会吸引其他国家的模仿,这其实也就相应地增强了中国的软实力。

    参考文献

    [1]Joseph Nye, Soft Power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2005), pp. 7-13.

    [2]戴维·梅森. 《美国世纪的终结》[M] (倪乐熊译)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9

    [3]乔治·凯南. 《美国大外交 》[M](雷建峰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