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楠 字数:3945 点击:

摘 要:伴随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外贸业务也得到了深度发展,同时因国际贸易而产生与快速发展起来的物流也步入了发展的春天;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因受到管理技术水平与落后的运作方式的影响,我国物流依然存在较大差距。本文归纳了物流在国际贸易中的特点及在我国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并对其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物流;国际贸易;特点

伴随不断深入的全球化,国际贸易发展迅速,物流业也正在高速崛起。物流在国际贸易发展中日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够有力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是企业继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能源消耗的降低之后,成为另一个利益源泉。企业通过发展高水平的物流来实现竞争力与实力的提升,已经普遍成为现代企业不争的事实。企业运用先进的技术方式和管理方法,建立便捷、有效的物流体系提高竞争实力,有的大型企业竞争力就体现在物流能力上。尽管物流这些年在我国得到长足发展,但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物流水平仍然偏低,主要体现在物流的效率比较低、成本偏高等。物流的高额成本严重的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物流耗费的大量时间成本,也使客户的满意度与企业生产效率进一步降低,限制了企业的发展,无益于现代化企业的建设。就一个国家而言,物流整体能力的提高对协调经济发展将会起到显著的作用。

1 物流在国际贸易中的特点

1.1 在国际贸易中物流具有较高的运输能力

因国际贸易中的物流是在国家之间发生的,其涉及到非常广的区域,存在着较多的影响因素,所以复杂性高,更加难以实施。在国际贸易中物流需擅于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设备,以便物流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使得物流具有更加集成的功能,能迅速反应,物流环节从简与物流时间得到节约,让商品加速周转,推进物流提高整体效率,达到提升物流水平与能力的目的。

1.2 在国际贸易中物流信息化程度高

在国际贸易中物流需进出口双方进行密切的协调与合作,所以信息的透明化对有效控制整个物流的过程,以及对双方节约费用与成本都具有重大作用。与此同时,信息系统强有力的支持可以保障物流正常运行,然而建立国际信息系统的难度较大,不但管理难度大,更重要的是需要巨额投资,还会受制于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政策。电子数据交换是建立物流信息系统的基础,物流信息系统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壮大的,所以对于发展国际贸易中的物流,建立物流信息系统意义重大。

1.3 在国际贸易中物流的标准化较高

因国际贸易中的物流的运转范围是在全球,然而对于物流建立标准化各国都有不一样的考虑,为了保障国际贸易中物流能够更加顺畅的运行,物流运行效率得到提高,将物流标准进行必要的统一是不可缺少的。当前物流标准化已经逐步在不少欧美发达国家实现了,诸如对集装箱的规格进行统一,对条形码技术进行统一,对规格的托盘进行统一等,这就能够将物流的费用与成本实现有效节约,使物流运行效率得到提高,产品的竞争实力得到增强。除此之外,物流标准化还涵盖了对物流作业进行标准化,对物流作业的方式与流程进行标准化,以便让整个物流过程方便考核、简单有效及有章可循。

2 我国物流在国际贸易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2.1 法律对物流监管不足

伴随我国不断开放国内市场,我国市场已经融入到全球市场中,两者密切相连,我国物流逐渐趋向于国际化与全球化。物流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存在着不少共同点,但就其复杂性与重要性而言,国内市场的物流远不如国际市场的物流。应对国际环境的复杂性,需要各种法规政策来支持和引导物流的发展。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物流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没有充分的立法环境。我国要想在国际贸易中推动物流发展,尽早制定出相关法规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就物流行业的内部而言,法律对物流的监管缺乏。当前我国针对代理运输企业,,在工商注册法与民法上都作了相关规定,现在已有的许多从事物流行业的都是第三方物流,他们以往多从事代理货运、代理运输。然而他们转型为从事国际物流时,从根本上转变了其法律地位。近十几年我国物流从业者大量涌入国际市场,因他们自身存在参差不齐的素质,造成了在管理物流时存在隐患。我国物流在步入国际市场中促进了各领域的运输发展,诸如铁路、航空、公路及海洋等各类运输,大力推动了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的经济活动。但不少专业部门也牵制了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

2.2 保税区的物流发展比较落后

在我国开放范围最广的区域就是保税区,尽管其物流发展已经卓有成效,但是在国际贸易市场上的物流竞争日益激烈,物流的发展趋向于多功能、高效率、信息化程度高级服务优质,我国物流与其相比,保税区发展的物流起步较晚、时间短,物流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一,数量较少的保税区,在全国只有16个保税区,面积有限、分布不广,对加工生产进行保税是其主要的功能,这样对现代物流的发展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其二,对物流的需求量较少,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其发展失衡;其三,在物流领域没有充分的应用高新技术,没有统一协调规划建设信息网络,建设的网络信息来源比较脆弱;其四,尚未很好的利用与加工信息流、物流,与国际贸易要求的高信息化差距较大;其五,保税区建设的基础设施条件不足,难以满足国际贸易对物流发展的要求,除此之外,外部的一些环境因素还制约着保税区,包括区港被分离、海关监管的滞后等。

2.3 缺乏专业性的物流管理人才

我国物流与配送的发展存在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在物流与配送方面存在严重的人才缺口。物流与配送在国外拥有非常先进的培训和教育,这样物流与配送所需的人才就有了科学合理的系统化培训教育。然而在我国物流的教育与研究还比较落后,还远远没有达到普及物流知识的程度。对物流人才缺乏规范的培养渠道是形成物流教育水平偏低的主要原因,尽管在一些大学教育系统中已经开设到了物流管理专业,但时间较短,缺乏系统性及实际的检验,所以当前企业对物流进行培训依然是靠内部的短期培训为主要方式。从事物流的企业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到相关专业人才的重要性,同时物流的从业人员也缺乏相应的业务技能和专业知识,进而在管理方面并不擅长。

3 在国际贸易中提高我国物流竞争水平的应对措施

3.1 强化政策法规引导,为物流创造优质的发展环境

从国家宏观角度来看,应针对国际贸易中的物流发展,尽早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行业条例及必要的应对措施,将市场竞争的秩序理顺,对标准体系的建设要逐步完善统一,与国际市场上的物流尽快接轨,推动物流的行业服务水平与企业管理水平同步提高,我国应整体、统一规划国际贸易中物流的规模、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向,以及结构布局,为物流在国际贸易中创造宽松、优质的外部发展环境。缺乏统一的物流管理是建立物流体系的一大障碍,所以需要加强协调各个部门,突破物流管理被一一分割的格局,制定的政策制度必须规范化,这样有利于在国际贸易中建立一个竞争有序、开放统一的物流大市场,为物流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创造优质的制度环境。

3.2 大力推进物流建设信息化网络

众所周知,国际贸易正趋向于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尤其是在国际贸易中广为应用信息化网络技术获得了显著效果。就企业自身而言,大型企业的物流、销售及生产等子公司都分散在全球各地,企业需要将它们连接起来,把物流建立成一个全球化的信息系统。就企业的外部而言,不少国家为了实现便捷的全球贸易、推进海外投资,建立了报关所需的综合信息系统。所以从事物流的企业需要及时准确、有效的搜集各类信息并且加以适当处理,这样才能科学合理的引导物流在国际贸易中高效运行。现代物流在国际贸易中发展的关键就是,信息化网络系统的建设需要拥有先进的技术,尤其是国际贸易的货运面临着巨大的需求,强化分销技术与供应及时,控制存货成本,强化运输时间、路线及渠道等选择的合理性,提高物流、资金流,这样在开展国际贸易中就能降低成本,使国际贸易逐渐提高运作效率,进一步推动国际贸易发展。

3.3 加快培养专业性物流管理人才

在物流业特别是国际贸易的物流业,要求一大批拥有良好的沟通技巧、丰富的专业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强,以及服务意识强的综合物流专业管理人才,对贸易与产品相关知识都能熟练掌握,包括运输与配送、仓储、报关、单证及部分外语等知识,这就是现代物流对人才的要求。我国当前的物流尚存在许多需要规范的地方,相关从业人员大部分的素质都不太高,没有系统的接受过物流知识的教育与培训,提供给客户的专业服务能力尚不具备。所以我国从事国际贸易的物流企业,就必须针对专业管理人才建立完备的培养体系,对相关人员必须提供所需的培训,促使企业为走国际化发展道路储备必要的人才力量。

4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的物流是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给我国物流创造了新的契机,但是我国物流在国际贸易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我国要想更加深入发展物流业,必须抓住重点,以物流的需求量为基点,并以国际贸易为前提,强化政策法规引导,为物流创造优质的发展环境、大力推进物流建设信息化网络、加快培养专业性物流管理人才。尽早改变国际贸易中我国物流落后的局面,使我国物流在强大的竞争中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贡献。我国加快现代物流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步伐,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方光罗《现代物流学》[M]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2]翁 适 国际物流信息化发展趋势及策略分析 [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13)

[3]赵 欣 我国国际贸易物流发展措施研究 [J] 现代商贸工业 2012(10)

作者简介

谢楠(1982-),女,北京,2005年毕业于北京工商大学获得工商管理学士学位,目前就读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管理物流管理方向在职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