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贵霞 字数:2784 点击:

摘 要:水土保持工作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进一步将水土保持建设与农牧区发展生产、农牧民增加收入、和创造优美的生态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项治理措施的综合作用。

关键词: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新农村建设

水土保持不仅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也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处在生态环境建设的前沿。在新时期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继续调整好人类、环境与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水保治理,防止新的水土流失,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1 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开创水土保持建设新局面

太仆寺旗位于锡林郭勒盟南部,属低山丘陵区。全旗有5个乡镇,1个苏木,地处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土地总面积3415 km2,是锡盟的南大门,距北京的直线距离180km,对京津周边及整个华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00年太仆寺旗被列入国家“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项目旗县,12年来,太旗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态治理成果比较显著。与其他旗县一样当前太旗也正处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关键时期。创造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新农村新牧区的内在要求,这也是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任务。水土保持主要目标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效益。因此控制水土流失,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建设新农村新牧区的必要保障。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要把水土保持与发展生产、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建设优美的生态环境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有的放矢地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充分发挥各项治理措施的综合作用,促进农村牧区环境和经济同步发展。同时,水土保持工作要根据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形势,及时调整思路,转变观念,积极研究,应用新技术、新措施和新方法,提高综合治理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开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局面。

2 加强流域综合治理,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供必要支撑

太旗总土地面积3415 km2,水土流失总面积近3000 km2,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87.85%。水土流失的侵蚀类型多以风蚀为主。总结多年的治理经验,太仆寺旗的治理方式逐步由过去的零星、分散治理发展到以小流域为单元的集中、连续、综合治理。

太仆寺旗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具体操作方法一是在水蚀区土石坡面地段采取工程措施拦截坡面径流,并栽植灌木固土蓄水;植被较好的地块进行封育;侵蚀沟修筑沟头防护工程和谷坊工程,沟边削坡整地植树,防止了沟道、沟边侵蚀。二是对风蚀区全部围封,植被较好地段实施封坡育草,在其平缓地段补播禾本科牧草,恢复草场植被,提高牧草产量。三是在流域下游潜层地下水丰富地段打机电井,建设节水灌溉水浇地,引导农民种植蔬菜、饲草料等农作物,发展精种高效和建设养畜的生态农牧业,保持退耕还林成果,促进农民增收。截至2011年末,太旗累计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 716.13km2,共完成90条小流域的治理工程,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23.87%,治理成效显著,为全旗新农村新牧区的发展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3 鼓励群众参与,把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水土保持的重要手段

太仆寺旗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387.76mm,多年平均蒸发量1733.6mm。区域内年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冬春季降水偏少,夏秋季降水偏多,且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三个月的降水占全年降水的64%。由于本地区降水少,蒸发大,大风多,气候干旱,风蚀、水蚀同时存在,气候条件加上耕作不当,使得当地原本就浅薄的耕层变得愈来愈薄,对农业生产造成威胁。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有效防治耕地土壤侵蚀。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通过对农田实现免耕、少耕和秸秆留茬、覆盖地表,控制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节水能力以及节能降耗和节本增效的先进水土保持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技术内容有,免耕播种技术、秸秆残茬覆盖技术、杂草和病虫害控制技术、土壤深松技术,太仆寺旗农区中东部可以以留茬秸秆覆盖免耕技术模式和带状种植与带状留茬覆盖技术模式;西部以留茬覆盖免耕播种技术模式和旱地免耕坐水种技术模式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逐渐取代铧式犁翻耕的作业方式。同时鼓励流域群众参与水土保持,发挥乡土知识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作用,使水土保持科学技术能够和当地的乡土知识建立起高度的兼容性。培养和提高当地群众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有效地保护和巩固水士保持项目的成果,在实现群众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4 各部门协调配合,在加强生态建设的同时创建清洁环境

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按照清洁型小流域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构建“生态 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的水土保持新思路,全面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小流域治理应结合实际遵循“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的原则,在制订水保规划时要统筹兼顾,加强同各部门之间的联系,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综合配置各项措施并合理布局,太仆寺旗在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中,以发改局牵头,各部门密切配合,编制统一的实施方案,整合捆绑使用资金,加强水利、农业、林业、畜牧、等各相关部门的协作。在农村实施水保工程时同自来水工程、河道治理、污水垃圾处理、沼气利用一体化建设等同步治理,使其形成结构良好、各项功能较强的整体防护体系,形成了田、水、林、路布局合理的现代化新农村,目前太仆寺旗千斤沟镇的四合庄村已经建成了环境优美,道路通畅,房舍整洁、太阳能沼气利用方便,现代化灌溉园区环绕的高标准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该建设模式将在全旗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5 加强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太旗的做法一是以《水土保持法》、《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执法为突破口,严格控制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水污染加强水土保持和水源保护监督管理力度,依法严肃查处非法破坏水土资源、造成水污染的行为。二是通过发放明白纸和宣传单等方式做好群众生态保护和环境知识的教育工作,强化群众环境意识,形成人人参与水源保护、共同维护生态环境的良好局面,促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三是采取多项措施加强水土保持科普教育,通过加强水土保持内容培训,编辑水土保持科普小册子,提高水土保持科普教育水平。形成旗、乡镇两级政府投资、多种载体和途径宣传的新格局。

6 积极探索新时期水土保持治理成果的管护

治理成果的管护关系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成败,管护工作应该建立旗(县)-乡镇-村社三级生态建设管护组织,完善分级管护与行业部门管护相结合的制度,形成上下联动、有机结合的管护网络,治理后的生态区实行分户承包,谁承包、谁受益,谁分担管理费的办法,保护生态治理成果,使资源环境步入良性循环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