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刘倩 字数:2525 点击:

    摘 要:高校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高校教育的新形式和新任务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教育内容与教育的基本任务、教育手段与教育对象的特点、教育者的素质与教育的客观要求以及教育机制与教育法规等方面的不适应,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科学构建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拓展教育空间和健全教育制度。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思想文化观念的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1]。本文尝试就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性的思考。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任务不相适应

    随着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和高校招生规模扩大,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教育的大众化导致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降低,增加了大学生总体情况的复杂性,学习、生活、就业、婚恋等问题也随之出现很多变数。因此,如何有效开展针对不同教育个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材施教地解决不同教育个体不同的学习问题,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偏“窄”,教育内容的创造性不强。

    1.2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与对象特点不相适应

    单向灌输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常用的教育模式,单向灌输难以满足大学生日益增强的民主意识的需求。大大学生民主意识的普遍增加与高校固定的单向灌输模式形成鲜明反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已经习惯于“我讲你听”的“填鸭式”方法,习惯于我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才叫教育,加之生硬呆板,缺乏思想交流、感情交流,容易导致大学生的逆反心理。

    1.3 教育者综合素质与新时期的客观需要不相适应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知识结构单一,教育缺乏启迪力。政治教育的过程也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对日趋渴求增长知识的大学生来说,增加教育的知识含量,显得尤为必要。这样的政治这样教育,大学生受不到知识启迪,感到“不解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知识结构不合理有其先天不足的因素,主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来源少,经过专门培训的政治院校学员分配名额很少,不少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不愿改行,感到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路子窄,致使择优任用极为困难。

    1.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与法规建设不相适应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规定不能很好落实,法治作用不够明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也建立了如党委议教制度、教育准备会制度等,但往往存在用统一布置工作任务代替对教育的专题研究,用分析工作形势代替教育形势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规定不能很好落实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育法规作用的软弱无力。“人治”大于“法治”,随意性大于严肃性。

    2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2.1 科学构建内容体系,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

    由封闭式教育向开放式教育转变,建立具有互动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这种转变会彻底解除大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束缚,明确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不同层次的大学生有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和选择权,鼓励大学生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工作。这就必然要求高校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

    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应由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逐渐向咨询、指导、服务拓展,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能。伴随着思想文化多元并存的冲击,心理障碍和失衡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体制的改革,要求高校不断完善就业指导和服务。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能必须突破计划体制下思想政治教育和行政管理的范围,向全面指导、服务大学生转变。

    2.2 不断改进方式方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一方面要提高思想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自觉承认自己也有接受再教育的必要。另一方面要正确启发诱导。双向交流不是漫无边际的神侃乱吹,,也不是没有中心的泛泛而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变显性教育为显隐结合。一方面要寓教于活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也大大扩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熏陶和感染,使大学生在无意之中接受教育。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教育客体的差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从教育对象的特点出发,承认差别,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搞好思想政治教育。

    2.3 大力拓展教育空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首先,确立以学校基层党团组织为核心,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骨干,形成领导带头做,教育工作者重点做,学生干部党员主动做和随时做的政治工作局面。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利用社会课堂的教育资源。一是让学生走出去参观学习。二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专家请进来辅导交流。最后,要打造依托网络的教育平台。充分认清实施网络教育的现实意义。积极探索实施网络教育的方法途径。可以在局域网上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主页,开设各种板块,其中包括时事点评,教育资料题库等相关内容。

    2.4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性

    建立科学规范的制度保障体系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当务之急。首先,要建立组织领导制度。明确各级领导在高校基层单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权力、职责和分工,着重解决政出多门、随意性比较大的问题。其次,要建立科学评估制度。把对教育效果的评估同对教育实施措施的评估联系起来,要把教育效果同高校基层单位全面建设和完成任务情况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评估。再次,要建立调查研究制度。通过定期的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最后,要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坚持送“学”深造,增加院校培训数量,提高培训的层次,加强相互交流,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

    [2] 杨生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173(6)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