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冠阳 字数:3115 点击:

摘 要:本文主要围绕智能化数字图书馆建设进行了详细分析,阐述了智能化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意义,明确了智能化图书馆的建设目标,并以郑州图书馆新馆智能化图书馆的系统逻辑构架来引申分析了智能化数字图书馆平台构架的搭建,最后对智能化图书馆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关键字:智能化;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智能化建设

我国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始于九十年代中期,自1994年我国第一次引进“数字图书馆”的概念以来。自2000年起,国内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建设不断走向深入,开始向技术性研究及工程项目实施扩展,许多省市也将数字图书馆建设纳入本地区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内,全国各地智能化数字图书馆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1 智能化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意义

作为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数字图书馆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基础水平的重要标志和本世纪各国文化科技竞争的焦点之一。对于我国来说,数字图书馆的研发起步较晚,因此,建设数字图书馆更加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其重要意义在于:

首先,数字图书馆将改变以往信息存储、加工、管理、使用的传统方式,借助网络环境和高性能计算机等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它的建设将使我国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抢占先机,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实现跨越式发展。

其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是以中文信息为主的各种信息资源,它将迅速扭转互联网上中文信息匮乏的状况,形成中华文化在互联网上的整体优势。我们要通过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特别是当代建设的成就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展示,,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第三,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将促进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时带动与之相关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各项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些高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将对我国知识创新体系的建立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四,数字图书馆建设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源泉和动力,也是实现公民终身教育的大课堂。数字图书馆以其对信息资源的整理加工和有序组织,为"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最为便捷、有效的发展环境。同时,数字图书馆可以最大限度地突破时空限制,营造出进行全民终身教育的良好环境,对于我国国民素质教育将起到巨大的提升作用。

第五,数字图书馆将改变目前图书馆的工作方式和服务模式。数字图书馆可以更好地履行图书馆在倡导、组织和服务全民读书中的重要职能。图书馆馆员将成为捕捉和整理信息的专家,读者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网络阅览数字图书馆中的丰富信息。图书馆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 智能化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目标

智能化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就是要通过使用新技术、新产品,使图书馆在数字化技术与应用方面形成突破,并借助现代化的管理服务模式,突出图书馆服务特色,使图书馆以其开放性、多功能、综合性特色,成为文化教育、文化资讯、文化交流及文化服务等于一体的现代文化“公园”,成为市民的“大书房”,成为展示文化的特色名片。

其目标就是要改变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提升传统图书馆可覆盖区域内的服务品质,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的空间与时间,使图书馆服务更加接近市民的生活,最终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馆内突出人文关怀的主旨,在公共区域内合理的排布信息显示和发布设备,可以清晰的向读者传递各种信息,包括馆方需向读者告知的信息,以及使用者个性化的信息发布,使整个区域成为一个数字化的大型信息展廊;馆外依靠图书馆服务联盟的建设将整个区域内的图书馆联合起来形成图书馆服务平台,实现全区域内的通借通还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在空间上扩大图书馆服务的范围。在线图书馆和移动服务,使读者服务彻底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不论是电脑还是手机或者平板只要能够接入网络就能通过智能化数字图书馆平台享受图书预约、查询、座位预约、数字资源浏览能图书馆特有的服务; 24小时自助借机及社区自助阅览室使图书馆的服务延伸至整个城市的各个角落,自助服务网络的建设,要求智能化数字图书馆平台必须能够实现对散落在各个区域内的自助服务设备的管理和信息维护,使其能够无缝的融合到整个图书馆服务平台当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 智能化数字图书馆系统架构的搭建

智能化数字图书馆系统平台将最终服务于图书馆的远期发展目标,成为图书馆统一服务平台的基础和核心支撑架构,这就决定了该系统平台建设的高水准、高质量和高要求,不但要实现图书馆现有的全部系统功能和业务支撑,同时也必须满足图书馆以后长期发展的需求。所以在构建系统平台构架是不仅要将现有功能考虑全面,同时要具有前瞻性,能够兼顾图书馆以后的发展。现以郑州图书馆新馆智能化图书馆的系统逻辑构架来分析智能化数字图书馆平台的架构。

根据郑州图书馆新馆智能化数字图书馆的整体结构,按照硬件建设、软件部署、服务分布等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将系统中的各组成部分进行分层、分组,形成系统逻辑结构图。

系统逻辑架构共分为五层,分别为平台支撑层、数据层、安全防护层、业务应用层、综合展示层。

其中,平台支撑层和数据层形成了整个系统平台的底层架构,所有的其他管理和应用都将在这个底层架构之上得以实现。底层架构的规划和建设是本方案中的重中之重,不但此次设计的架构需要满足图书馆现有的系统建设要求,还要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为图书馆在若干年内的发展提供底层平台的支撑。

安全防护层是相对独立的一个逻辑分层,有着较为独立的职能范围,在整个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起到保障系统正常运行,免受外部干扰及内部异常的影响。同时,安全防护层与底层架构和上层的各种应用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隐性的分布在系统的各个环节,为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转保驾护航。

业务应用层是与平台参与者发生交互最多的一个逻辑层次,管理者、使用者、服务受用者等人员的主要活动都将分布在这个范围中,也是平台对外开放的主体。在平台支撑层、数据层和安全防护层的支撑之上,成为判断平台建设水准的一个重要考量。

综合展示层则是整个架构中的一个重点,将融合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为图书馆打造具有冲击效果的视觉和感受体验,从最直观的方面吸引更多的读者参与到图书馆的服务平台之中。

4 对智能化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几点建议

智能化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一个综合性、多元化的庞大系统,其建设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为其奠定良好的技术、应用、资源和用户群基础,才能保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建议采用“螺旋上升式”发展模式,可对系统发展的需求和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消化,不断丰富和稳固智能化数字图书馆系统的根基,为今后日益扩张的系统覆盖面和应用集合提供最有力的支撑。

其次,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大量引入,可能会带来整个图书馆服务运作模式的大幅度变化,为了方便读者及工作人员接受和适应新技术,提升实践能力,可将智能化建设进行合理规划分步实施,为使用者和管理者创造足够的缓冲区间,使其能够由浅入深的逐步融入整个智能化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

在后期建设过程中,应考虑优先进行多媒介渠道的服务平台建设和推广,包括在线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服务、自助服务网络等。一方面可更加全面的向读者展示智能化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范围,让扶着获得更加频繁的机会,能够深入的了解整体服务平台。并保证图书馆能够跟得上E时代和物联网时代发展的脚步,始终站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

参考文献

[1]何晓刚. 刍议信息时代下智能化高校图书馆的构建[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3(4):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