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吕晓晶 字数:2965 点击:

摘 要:本文针对知识经济的特点,简析图书馆制度文化在新形势下存在的问题,从更新理念、制度整合、管理创新、大兴学习之风等角度论述了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的对策,实现制度文化建设的投入成本向事业进步转移,推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知识经济;图书馆制度文化;管理;创新

在知识经济时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社会经济活动都是以一定的文化方式进行的。文化通过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等,对社会发展起着内在的无形的推动作用。以可持续化、资产投入无形化、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网络化为显著特征的知识经济赋予现代图书馆工作新的特点和内涵,不断加深我们对新形势下图书馆工作认识的深化,成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催化力量。

1 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

图书馆制度文化处于图书馆文化的中间层,是完美地履行图书馆职能时形成的规则合理、和谐统一的人文现象。既有对员工岗位职责、业务规范等的制定,又包括读者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人文素养。实际上,图书馆是否具有活力,是否严谨,精神风貌是否高昂,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员工文明程度是否得到提高等,无不与图书馆制度文化的保障作用有关。

党和政府正在实施面向知识经济的科教兴国战略,启动建设国家的创新体系。知识经济所具有的高科技、高智能和社会信息化的基本特征,与图书馆的属性———知识性、信息性、社会文化性是内在相联的,是有机的统一体,这就理所当然地要求图书馆工作者更新观念、拓展视野、开放思维、活跃思想,适应知识经济给图书馆工作提出的许多新的课题,对新形势下工作的内容与形式、管理方法与开发利用,不断地在理论与实践中进行探索。

2 新形势下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中的不足之处

知识经济时代形成的知识价值观、创新观、信息观和竞争观等新观念,很自然地要体现在图书馆工作的各项环节中。面对新形势,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还有以下不足之处:

2.1 观念落后,对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目前,影响我国图书馆工作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思想观念落后于知识经济的要求和形势的发展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具体表现在图书馆各部门开放与创新意识不强,理论研究缺少战略眼光,实际工作方法也较为因循守旧,信息意识淡薄等。其中最显著的表现是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普遍较低,投资效益差,大量珍贵的资源在沉睡,有用的知识逐渐地老化等。

2.2 制度文化建设系统性、科学性不强,缺乏规范

多数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的载体———制度的制定,具备一定的形式,有的还较完备,但内容不完善,甚至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主要表现在对读者制度的规定是有义务无权利,有惩罚无奖励,缺乏对读者所具有的合法权益的界定和公示,也无鼓励“守法”、奖励先进的条款。侵犯了读者平等使用图书馆的权利,降低了读者参与制度文化建设的热情。在馆员方面,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不一致,对制度文化建设缺乏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以致于对制度文化建设理论研究不足,没有形成一致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团队意识及合作精神,使制度文化建设起不到实质性效果。

3 新形势下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创新对策

3.1 建立理念系统理念系统是文化建设之魂,是重中之重,一定要充分调研,投入必要的人力、时间和财力。

1、 财力投入。图书馆的工作和活动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最终影响到办馆效益。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许多图书馆面临财政危机,事业陷入低谷。对此,首先要积极呼吁各级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以保障并增加图书馆经费投入。图书馆应该设立专项经费,专款专用,具体落实,,以点带面,逐渐推广,使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同时,图书馆也应积极主动与各界真诚合作,让社会各界通过资助、捐赠、媒体宣传、志愿者活动等各种方式参与图书馆的制度文化建设。

2、人力投入。主要表现在领导班子的自我加压和对职工的发动与组织上。领导者首先需要具有自我否定、自我批判的勇气和准备,从剖析现有的管理思想和做法起步,对各种不合时宜之处“动真格”。其次,建立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制定推进计划和实施意见,具体承担和落实各项工作。同时,让职工参与重大制度制定和服务模式改革实践,保证制度建设的民主性、合法性、稳定性,维系制度建设的严肃性。

3、时间投入。下大力气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访谈、调查研究、讨论、培训,有专家课题组与中高层管理干部分别访谈,职工问卷调查,读者问卷调查和电话访谈,职工共同参与讨论,全体职工代表大会审议等形式。通过对组织使命、目标锁定、功能定位的反复认识和提炼,继承现存制度文化层面中先进的东西,摒弃阻碍发展的观念和做法,对原有比较薄弱或缺乏的部分进行新的提炼,不断扬弃与完善,最终形成理念,之后再举办全员培训班,进一步形成共识。

3.2 制度整合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制度创新要点应集中在有效使用新技术、加大信息资源整合的力度、缩短文献供给的时空距离、为科研工作和文化传承提供智力支撑和保障上。图书馆要大兴制度文化建设年,以“岗位制度卡”为工作思路,力求寻找能体现核心价值观、增强上下左右等维度的整体效用和诚信度最佳结合的途径。

3.3 管理创新

首先,建立核心领导层的凝聚力。发挥馆长的关键作用首当其冲。馆长不仅仅是管理者,而且是图书馆整体价值观的最高体现和化身。因此,馆长应不断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时时保持与图书馆整体价值观的一致性和适应性,营造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使馆员在各自喜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做到互惠共赢、和谐高效。领导层要做到管理信息透明化,要拧开“诚信的双向效应”阀门,解除领导者与馆员之间的心理鸿沟,减少沟通信息失真和交流障碍,消除上下自我心理保护的障碍,顺利地达成领导与馆员之间的相互信任。

其次,加强馆员自我管理。现代管理学的一个管理要点是要重视人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鼓励人们参与自身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制定,把责任最大限度地交给工作者,把人安排到具有吸引力和富有意义的岗位上工作等。因此,图书馆应大力提倡馆员自我管理,如分权和授权,工作扩大化,参与式和协商式的管理等。各级领导只负责涉外事务,内部事务放手让馆员去做,不作具体指挥,只负责参与制定计划和检查结果。馆员明确自己的职责,自我管理,避免有些工作大家都去做,而有些工作无人做,提高了效率,保证了决策的正确,形成了和谐统一的工作氛围,体现出科学精神、法制精神和人文精神,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和读者服务水平。再者,建立激励机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激励是指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使人获得某种内部的推动力,让人始终处在进取、愉悦的状态中。具体可体现在两个方面:

以理念更新为先导,加快图书馆制度整合,管理创新,不断学习,推进以人为本的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其实用的、潜在的功能将是长远的、全面的、稳定的、渐进的。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持之以恒地推进和创新,需要不断地在愿景目标驱动、价值环境拉动和文化景气互动中,发扬其整合力、聚合力、创新力、激发力、持续力,实现制度文化建设的投入成本向事业进步转移,向人的全面发展转化。

参考文献

[1]沈生进.图书馆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协同[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