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唐剑峰 字数:3459 点击:

    摘 要:本文以中国专利数据库的煤炭开采技术领域相关专利文献为基础,从专利申请量、申请类型、申请人以及国家、地区分布、国际专利分类(IPC)等方面对煤炭开采技术领域的中国专利申请状况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对我国煤炭开采领域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煤炭开采;专利现状;发展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煤炭资源的需求有增无减。由于地球上的煤炭资源储量有限,能源危机日趋严重,因此,如何解决有效、安全、绿色的煤炭开采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对煤炭行业技术领域中国专利申请状况进行了分析,希望为我国煤炭开采领域的科研及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笔者利用CPRS(中国专利文献检索系统)对我国煤炭领域专利申请进行了相关检索。截至2014年6月30日,共检索到1985年至2014年期间的煤炭开采领域专利申请2469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458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1007件,外观设计4件。2013年,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就提出了多件该领域的实用新型专利,这说明我国相关企业开始积极从事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并且为了使研究成果更快地获得保护而直接申请实用新型。笔者在对该领域中国专利申请的类型进行统计分析时还注意到,部分申请人就同一技术在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的同时还申请了发明专利,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申请专利保护的方式,也是其他申请人值得借鉴的地方。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统计分析,对于存在共同申请人的专利申请,本文只选择第一申请人进行统计。

    1 专利申请量总体趋势分析

    经检索发现,我国煤炭开采领域的专利申请呈逐年递增,1985年全年的专利申请量为8件,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科技水平有限,且当时的人们还没有意识到与煤炭开采相关技术的重要性,在这方面研究较少。1985年至2003年漫长的18年期间,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的趋势,申请量的快速增长期主要集中在2004至2011年,2003年全年专利申请量为27件,2004年全年专利申请量为50件,到2013年全年的专利申请量为496件,28年间增长了62倍,特别是在2009年之后,相关中国专利申请进入爆发期,申请量大幅度攀升,其中有大量发明专利申请,说明该领域技术的应用得到了相关企业、高校、科研所和个人申请人的重视,加强了相关领域技术的保护。而2014年相关专利的申请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究其原因是还有大量当年申请数据尚未公开。由此可见,总体上申请量的快速增长表明煤炭开采领域的技术创新以及寻求知识产权保护的步伐日趋加快,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2 区域分析

    各国专利技术都主要掌握在本国申请人的手中,在煤炭开采领域中国内申请人的的专利申请总量为2391件,占中国总体专利量的97%,其次是德国申请人,占总体的2%。我国煤炭开采行业主要由国有煤炭公司构成,而中国煤炭储量居世界前列,煤炭市场大,涉及煤炭行业的周边产业需求很大,在这个大背景下,必然会有更多的国外大型煤炭开采企业进入中国市场,通过参股、控股国有煤炭公司等方式进入中国煤炭市场,而国外知名企业在煤炭开采行业中的技术装备优势也必然将以专利的形式与我国相关技术形成竞争的态势,如何在这场专利竞争中占得优势,如何更加有效、安全、绿色的发展煤炭开采必然成为我国煤炭开采行业将要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挑战。

    我国各省煤炭开采领域的本国专利申请量参差不齐,申请量前十的分别是北京(362件)、江苏(279件)、山西(229件)、山东(205件)、河南(165件)、河北(140件)、沈阳(93件)、西安(90件)、安徽(88件)、辽宁(76件)。而前六个省的专利申请总量占煤炭开采领域本国专利申请量的56%,说明煤炭开采领域的主要申请人及主要技术掌握者集中在这六省。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汇集了全国最多的重点高校、研究所,同时还有众多高科技企业,在煤炭开采领域备受社会关注的情况下,这些具有较高科技水平、具有较高科研能力的单位必定对煤炭开采领域给予高度重视,因此,相应的专利申请量也最高。

    3 申请人分布

    通过对申请人统计发现,在煤炭开采领域中企业申请约占一半的申请量,而后是高校、个人及科研所的申请量。经过对数据的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部分企业、高校、科研所的申请科技含量较高,且申请数量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社会各界对煤炭开采领域的关注,一些高科技含量的专利申请是由高校携领企业共同完成的。

    在煤炭开采领域,排名前十位的申请人依次为中国矿业大学(此处为北京校区与江苏校区申请数量的总和)226件,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67件,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此处为各个分院申请数量的总和)37件,山东科技大学48件,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8件,河南理工大学32件,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30件,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5件,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5件,安徽理工大学22件,太原理工大学21件。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矿业大学的申请量远高于其他申请人,表明在煤炭开采领域中高校的技术科研实力较为雄厚,并且多件科技含量较高的申请是由中国矿业大学与其它工矿企业合作完成,也体现出本领域中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发展技术的趋势。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也以其第二位的申请总量成为国内煤炭采掘成套设备领域的龙头企业。笔者认为,,在煤炭开采领域,相关研究所应紧跟形势,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壮大自己。

    4 国际专利分类(IPC)分析

    我国专利目前采用国际专利分类法进行分类。国际专利分类法是国际上通用的专利文献分类法。用国际专利分类法分类专利文献而得到的分类号称为国际专利分类号,通常缩写为IPC号。

    IPC采用了功能和应用相结合,以功能性为主、应用性为辅的分类原则。采用等级的形式,将技术内容注明:部——大类——小类——大组——小组,逐级分类形成完整的分类体系。

    根据专利申请的国际专利分类号,即IPC号,笔者对煤炭开采领域的专利所属的主要技术领域进行了排序分析,能够发现相关专利申请在不同领域的分布情况。目前我国煤炭开采领域专利申请的国际专利分类号主要分布在E21(固定建筑物(建筑、采矿)部中的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大类),占64%,其包含煤炭挖掘的大型机械以及开采方法的专利申请等;以及G01(物理部中的测量;测试大类)两大类中,占30%,其包含气体检测以及报警的专利申请等。除上述两部分之外,还分布在A42(人类生活必需(农、轻、医)部中的帽子;头部覆盖物大类)即包含矿工的安全帽的专利申请等;B65(作业、运输部中的用于物件或物料储存或运输的容器;所用的附件、封口或配件;包装元件;包装件大类)即煤炭的运输、传送机械装置的专利申请等;G05(物理部中的控制;调节大类)、H04(电学部中的电通信技术大类)。由此可见,煤炭开采技术包涵广泛的技术内容,并且涵盖了国际专利分类的较多领域。

    5 结论及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在煤炭开采技术领域,我国国内申请人提出的专利申请数量占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的该领域专利申请总量的大多数,并且申请量逐年递增。在安全开采、绿色开采的大环境下,我国煤炭开采技术面临着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针对我国煤炭开采技术领域的发展,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煤炭资源显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资源,我国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煤炭开采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经济资助政策和组织协调政策,牵头协调各方面的力量,统一布局,在煤炭产量丰富的地区全面推进我国煤炭开采产业的发展。

    第二,我国的专利制度始于1985年,至今不到三十年的时间,与国外专利制度建立几百年的时间相比显得十分短暂,并且国民的知识产权意识相对薄弱,应在知识产权保护和宣传上加大力度,创新思路,丰富手段,使得更多的企业树立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

    第三,大力培养知识产权人才,利用我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良好契机,吸引和培养科技人才,同时建立及完善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第四,相关高校应打破传统的科技成果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研究互动、交流及合作,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与企业共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开采领域的核心技术,解决实际生产中面临的技术问题,以提高专利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效率。

    挑战同时也是机遇,煤炭开采行业应该利用专利这项有力的武器,完善、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在技术竞争中占得有利的位置,赢得先机。

    参考文献

    [1]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编著 《国际专利分类表》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