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源 字数:4614 点击:

摘 要:在文艺思潮与艺术形式的互动性的演变中,我们永远无法逃离于对叙事时空性的讨论,因为“时空”概念是一切艺术表现形式的载体及其艺术哲思的深度;先锋实验电影的创作驱动皆是在探寻“由外而内”的内心真实的心理画面、精神世界展现和诠释。

关键词:实验电影;时空;超现实主义;结构主义

本文系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级项目“现代实验电影叙事特征研究”阶段性成果论文

A.L.李斯在《实验电影史与录像史》中谈到,“实验电影以时间的流逝为中心,而非视觉影像。”“先锋派认为电影是以时间为根基的艺术,这是他们的中心所在。实验派的传统是把电影的时间作为整个电影工程的核心部分。”

从实验先锋电影流派的兴起与发展的历史来看,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时代文艺思潮(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结构主义等)促生了电影艺术先锋风格的缔造和演变,先锋实验电影叙事特征呈现出:情绪性、非逻辑、时空的非连贯性(模糊性)、非线性叙事、淡化叙事与冲突(非故事性)、重视觉冲击、寻求个人表达的风格化、意识化、主观化的特点。同时,在文艺思潮与艺术形式的互动性的演变中,我们永远无法逃离于对叙事“时空观”的讨论,因为“时空”概念是一切艺术表现形式的载体及其艺术哲思的深度。

光影中的“表现主义”绘画空间

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流行于法国、德国、奥地利、北欧和俄罗斯的文学艺术思潮。同时也特别是德国文艺主潮思想, “这股思潮源自康德的哲学理论和柏格森关于直觉的学说,也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尤其是潜意识学说的影响。”(《电影学简明辞典》)表现主义电影,则是于1919年兴起于德国的主要电影流派。一种观点认为表现主义电影和同时期的先锋电影美学具有一定的差异,在视觉风格上表现主义电影的视觉造型、表现力是极具先锋性的,“表现主义电影是一种高度程式化的电影流派,极其强调视觉因素,甚至让视觉造型凌驾于叙事之上。”而在叙事上仍旧采用了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罗伯特.维内《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1919)被称为“富有生命力的绘画”,影片讲述的就是关于一个名为弗朗西斯精神病患者的幻想。故事改编于一连串的真实恐怖事件,影片将其放入一个精神病患者的奇思怪想的传统大叙事逻辑中。其在视觉的造型艺术意义更大于其叙事意义,“通过把电影变成心理事件的外部投射,表现主义风格的搬演象征着——这比框形故事的手法更惹眼——战后德国所发生的全面退守。”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杰出的哥特式的光影视觉画面造型:影片布景高度失真变形、奇幻——扭曲的房屋、街道、建筑,影像空间“放弃一切透视规则的‘Z’形图案(构图),照明上的“无节制地使用阴影”,营造阴沉朦胧的氛围。卡尔.豪普特曼将其表现主义视觉造型风格为理解“它的功能是将银幕上的现象刻画得一如灵魂的现象”。 克拉考尔在《从卡里加利到希特勒——德国电影心理史》一书中,论及到20年代德国影片中反复出现的视觉造型与叙事母题特点,实质是“一战”后德国人的心理图景的反映,,暴露出德国人对现实生活、混乱无序的恐慌、紧张;甚至是有德意志民族无意识的精神显现——有人读解为“一种半明不暗的状态和阴惨迷茫空间的天生的怀恋。”(《国际现代艺术辞典》)

1 梦幻时空——潜意识的精神分析

超现实主义电影是20世纪20年代起源于法国的先锋实验电影流派,他们借鉴文学、艺术的超现实主义手法,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通过非线性叙事和蒙太奇的剪辑技巧,制造超现实的非连续性(模糊)幻境时空概念,表现梦境、幻境和无意识的非理性力量;“他们热衷于表现病理感受、病态的情欲和人的迷狂状态。其主要思想是以非理性为基础的。”(《国际现代艺术辞典》)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作品,谢尔曼.杜拉克的《贝壳与僧侣》(1926),影片刻画了一个僧侣的性幻想,将弗洛依德的潜意识精神象征,运用一系列的非叙事的超现实交织的画面:僧侣不断用贝壳浇灌玻璃瓶然后又将其打破、对将军及情人的追逐跟踪、将军的几次被僧侣谋害又不断在其他画面复活,僧侣总是手托着贝壳(性欲的象征),僧侣拖着长袍追逐女人等,来呈现被压制的潜意识的欲望的迷狂幻想。由路易斯.布努艾尔和萨尔瓦多.达利共同执导的影片《一条安达鲁狗》(1928),布努艾尔谈到,这部电影就是有意识的反传统艺术及其造型意识,这种情节就是精神自动症(假性幻觉、强制性思维、思维被控制感等)表现的结果,在这个范畴来讲,影片并不是要讲述一个梦境,即使它是受到了来至类似梦的机制的启发。这些无逻辑、非理性的(不受常规道德和理性束缚)的画面的聚集,“它们都是神秘的和不可解释的。在电影中,没有什么东西象征着其他任何东西。对于这些象征进行研究的唯一方法就是——精神分析。”

斯坦.布拉凯奇的“断念片”《狗、星、人》(1961-1964),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地下电影运动中的超现实主义电影风格的代表之作。斯坦.布拉凯奇主张,“用电影来表现创作者自己的主观经历、回忆、幻想和梦想等各种幻觉内容,用镜头片段的缀连、多层叠印的画面来传达某种断断续续的意念。”他所创造的“视像流”视觉表现方法:“镜头的运动、变形、角度变化、速度变化、聚焦变化、曝光变化、正负胶片转换,特别是双层影像,加上胶片绘画、刮擦、多达三至四层叠印,目的就是为了表现或者各种层次的视像,看通常所见与罕见,色、光、图形、涡流、静止视像、运动视像、‘闭上眼睛之后’的视像或者印象,以致联想、想象与幻想。”(《西方先锋派电影史论》)创造出独特先锋电影视像风格,营造出奇思异想的电影时空美学。

2 凝视——电影胶片的物质性时空

结构主义电影是60年代末出现于美国地下电影运动,70年代末成为先锋派电影的主要形式,影评家亚当斯.西特尼于1969年《电影文化》中发文提出“结构主义电影“概念。其基本特点:“表现手法和情节的简单化”,“它排斥电影形式以外的任何‘内容’”,展现“电影胶片的物理性及化学过程”,表现“物体、环境和摄像机的关系,企图创造出一种崭新的电影时空观念。”(《国际现代艺术辞典》)

西特尼概括其四大特征:固定的摄影机位置,频闪效果,使用环形胶卷(重复原则),从银幕上反拍片。结构主义电影的代表人物安迪.沃霍尔,他同时也是波普艺术的创始人、领袖,代表影片《沉睡》(1963)、《理发》(1964)、《帝国大厦》(1964)、《切尔西女郎》(1966)、《蓝色电影》(1969)等,用他自己的语言来解释其影像意义:“我的画面就是它的全部含义,没有另一种含义在表面之下。”在沃霍尔的影片中,他不断挑战观众对于“单调”或者“相同”事物长久注视的视觉耐力,如《沉睡》中用6个小时表现一个男子几乎不动的睡姿;《帝国大厦》的镜头一动不动的凝视着这座建筑达8个小时之久。这种表现形式给予观影者足够的时间对电影自身的形式与内容提出反思,正如,A.L.李斯在 《结构电影》一文中所谈到的,结构电影具有来至20世纪30年代“瓦尔特.本杰明的自我反省”的文艺思想特质,后来被安妮特.迈克尔解释成为了“认识论的”电影。沃霍尔通过这种静态的、凝视的影像风格,来建构其独特的电影内涵。在《梦幻电影——美国先锋派》中,Stephen Koch分析到,“如同我们在沃霍尔早期电影中所了解到的,影片《理发》就是关于影片催眠式的自我凝视,艺术家意识力量已超越了影片本身。”这种超越的力量,正是来至于影片的“客观凝视——主体反省”的循环内驱力。

麦克尔.斯诺是结构主义电影另一位代表人物,他先后创作了《波长》(1967)、《←→》(1969)(《来回》)、《中央地区》(1971)等作品,其中《波长》被称为结构电影的经典之作并获得了第四届国际先锋电影节大奖。影片时长四十五分钟,表现摄像机穿过房间的过程,通过摄像机的持续移动和变焦,展现在这一空间发生的几次的事件。如斯诺讲述这部电影,“我一直在试图建造一座时间的纪念塔,在那里美丽和忧伤是均等的,并值得称颂;我试图建造了一个纯电影的时空,幻觉与现实也平衡于其中,一切都与观看有关。这个空间起始于摄影机(观影者)的眼前,逐渐流传开来,然后停留在银幕上,最后深入于我们的银幕(思想)世界。”

3立体主义的时空复调

立体主义,1908年至1914年出现于法国,是现代主义艺术的重要流派,对20世纪先锋艺术发展起着重要导向作用。立体画派的绘画审美特点:“打破传统的绘画手法,不再局限于单一时间及视点,他们将不同状态及不同视点所观察到的对象,凝聚于一个平面上,得到总体的效果。”“这种艺术在描绘新的结构时,不是根据来自视觉领域的因素,而是根据完全由艺术家本人的创作因素,并且使这种因素具有充分的真实性。”(《国际现代艺术辞典》)立体主义思潮对电影艺术创作的影响是极深刻的,它打破了传统视觉审美艺术的标准(叙事性、理性逻辑),表达内心精神画面(非叙事、感性、非逻辑性)成为了更深刻的艺术命题。“先锋派电影的兴起与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艺术运动关系密切”。 先锋实验电影的创作驱动皆是在探寻“由外而内”的内心真实的心理画面、精神世界展现和诠释。

立体主义艺术创作“时空观”的设想,引发先锋电影创作中,对原物本身视觉形象碎片化的拆解、重构,制造出同一瞬间不同空间(物理空间、心理空间)的多重视觉元素组合或者在同一空间的多重时间事件元素的叠置的视觉奇观。美国实验电影领军人物玛雅.德伦提出了“交错的共时性”(staggered simultaneities,“同时性并置”)时空概念,在内容上的构想即是揭示,“某个时刻的深度和多层意义”,或可称为一种“立体主义瞬间”。如她的电影《变形的时间仪式》(1946),影片“缠毛线” 部分我们可以读解出其展现的就是同一空间中的时间的复调“交错的共时性”(“同时性并置”),展现出同一时间下的不同空间视角描述,具有典型的立体主义特征。麦克尔.斯诺的《波长》,以长镜头拍摄方式,采用叠印的方法,在同一空间中,呈现此空间的不同人物时间事件复调片段:空房间、搬家具、打电话的女孩、倒地的男子、坐在窗户边喝咖啡的不同时空的两个女人,这些视觉画面通过叠印方式:不同的时间事件并置于同一画面,联系这些事件的共同点就是发生在同一空间。如A.L.李斯所说,先锋电影所展现的,“它们通过各自的方式让人注意到电影史材料的建构和基于时间的媒介。”

参考文献

[1]华明. 西方先锋派电影史论[M].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2]余秋雨. 国际现代艺术辞典[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社,1996.

[3]王志敏,陆嘉宁.电影学简明词典[M].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

[4](美)A.L李斯.实验电影史和录像史 [M]. 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

[5](英)苏珊.海沃德.电影研究关键词[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6]Sitney, P. Adamas. Visonary film: the American avant-garde, 1943-2000,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