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商殿华 字数:4963 点击:

    摘 要: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切实解决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事关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稳定和谐。本文以我院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就其面临的问题进行有效应对,为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对策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以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为例”成果之一。项目编号:(NJSZ1299)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是多民族聚集(以蒙古族为主)的大家庭,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学院思政工作工作的成效。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正确了解我院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把握其当前思想动态,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题组对我院少数民族学生(蒙古族为主)的思想道德状况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主要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思想政治、道德素养等方面,共发放调查问卷2443份,回收2358份。调查显示我院少数民族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政治思想稳定、健康。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找出主客观原因,并对我院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一些教育对策。

    1 我院少数民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

    我院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要自来内蒙古自治区不同地区,另有青海、新疆籍学生,主要是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满族等,蒙古族占42%,其他少数民族占4%,他们个性特点和生活习俗都有差异,这些少数民族学生在多民族的大家庭里生活学习和谐融洽。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呢?问卷调查和分析结论总结如下。

    1.1 政治思想健康向上的,但政治思想上存在功利倾向

    我院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思想比较健康,大多的少数民族学生了解国家民族政策,并明确地认识到个人成长离不开国家的现行民族政策,所以他们普遍关注党的民族政策,爱国热情高涨。调查显示,86%的学生是通过媒体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80%的学生对我国的民族政策持满意态度,90.5%的学生认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离不开各民族的共同努力。调查表明,90%的同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仰者,85%的学生表示关心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对加入党组织表现出极大的热情,66.2%的学生积极要求加入党组织,关心国内外大事,政治视野开阔;但是在肯定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健康向上,政治鉴别力进一步增强,政治上趋向成熟的同时,也必须看到,他们的政治理想有功利化倾向,思想上尚有许多的困惑和模糊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他们的政治倾向具有明显的实用、功利特点,政治理想存在着淡化的倾向。他们主要从自我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政治问题,部分学生把入党作为实现个人发展的—种手段;把担任学生干部,参加社会活动,作为锻炼自己,提高就业竞争力的—种途径。问卷调查中,在对学生进行的为什么要入党的问题上,30.5%的学生问答是为了便于就业和发展。

    1.2 注重传统伦理道德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受中国主流文化的影响较重, 特别是民族文化中所强调的社会本位和家族取向, 对他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 亲情、孝道、和睦及家庭的观念等都深刻渗透到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当中。调查中我们发现, 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保持着我国优良的传统伦理道德, 他们孝敬父母、尊重师长, 积极适应我国主流文化的家庭教育,在回答 目前,您学习动力的来源的问题时, 42% 的同学选择了为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表明, 在民族院校大学生身上仍然保持着我国的传统美德, 他们的思想表达方式、思维习惯仍然沿袭着他们的成长环境、风俗习惯和传统教育环境的特点。他们的思想本质和行为习惯仍然以根深蒂固的本民族传统伦理为底线。这些少数民族大学生追求精深的专业知识、文化素养、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这些浓重的伦理底蕴, 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品质中的难能可贵之处。他们重视自我奋斗,绝大多数学生学习勤奋刻苦,, 生活自立自强, 成才愿望强烈, 奋发向上, 情绪和心态积极稳定。少数民族学生多来自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 经济困难学生比例比较高, 贫困生达 30% 以上, 其中特困生达 20% 以上。对学校采取的 奖、助、补、贷、缓等资助措施比较满意,总体上,贫困生的思想情绪比较稳定。

    2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就业前途感到迷茫

    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对就业前途迷茫,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业压力大;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高,这种状况就明显。对去基层就业,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判断和认识,就业观念陈旧狭隘,汉语水平差也是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部分学生缺乏创新精神,还存在“等、靠、要”思想。在回答 您目前课余时间投入精力最多的问题时, 27% 的学生选择了争取拿到多证。在回答 目前, 您学习动力的来源问题时,80%的同学选择了就业压力!在回答 您在大学生活中考虑最多的是什么 问题时, 68%的同学选择了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贫困生比例大, 他们面临一系列的生活压力和就业压力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不得不放弃个人理想和奋斗目标。他们一方面希望实现理想, 一方面又考虑就业地域、环境等因素, 缓解自己及家庭的经济负担。在追求实现个人价值和物质利益方面, 明显地表现出务实性、功利性特征。

    2.2 民族团结意识淡化

    少数少数民族大学生狭隘的民族意识严重、民族团结意识缺失,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喜欢和本民族的师生交往, 他们的交际范围只限于本民族的同学和教师之间, 具有较强的封闭性和局限性。因此, 在不同民族的少数民族同学之间、少数民族同学与汉族同学之间出现隔阂。极个别学生固守本民族信仰中的传统陋习, 淡化国家意识和民族认同感, 在反对民族分裂、反对邪教等方面存在错误认识,他们只顾保全和扩大狭隘的民族利益, 忽略对中华民族整体的吸引力、向心力。在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横向比较中, 有些同学仅仅看到西方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 只看到中国在经济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却看不到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事实。无论是民族隔阂, 还是民族离散, 都反映了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存在狭隘的民族意识, 民族团结意识淡化的现象。

    2.3 法律意识淡薄

    一些大学生法律意识不强, 法制观念淡薄, 他们认为偷窃只是个人品质问题, 属于道德范畴。而对于偷窃属于违法行为, 情节严重的属于犯罪的性质认识不足,存在失窃现象,无论是在宿舍, 还是在教室, 经常会有大学生的现金或者是学习、生活上所用的贵重物品丢失现象发生。 酗酒闹事等冲突事件时有发生,狭隘民族意识色彩浓重, 他们在日常交往中对本民族学生重感情、讲义气, 再加之个别具有饮酒习惯, 醉酒后对待其他民族学生则表现出较明显的排斥性,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情发生争执, 打架致伤事件,习惯于用民族风俗替代法律, 缺乏法律至上的思想。

    3 针对上述问题的教育对策

    3.1 培育适应时代发展的民族精神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国际化的今天, 国际上民族分裂主义、暴力恐怖主义以及国际反华势力, 加紧进行以分裂我国为目的的思想政治渗透, 这些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意识产了负面影响,鉴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大部分来自闭塞偏远的地区, 接受信息量相对较少, 对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社会现状和党的政策、方针认识不到位的现状, 必须帮助他们分清形势, 明辨是非, 坚决抵制西方的民族分裂活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由于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本身具有强烈的狭隘民族意识, 必须加强对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 要使他们充分地认识到, 自己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本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 只有坚定他们的爱国主义信念, 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家乡, 为家乡和祖国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2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把儒家思想、爱国主义精神等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帮助学生懂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事道理,培养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的爱国情操, 发扬 “刚健奋进,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树立“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举办民族传统文化专题教育活动, 通过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 激发民族学生积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开设传统文化选修课、传统文化讲座和古代礼仪选修课等, 多方面地营造传统文化氛围,继承传统文化精神,使之成为民族团结的积极因素。

    3.3 加强法制教育和就业观教育

    有计划的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法制教育,在对其传授基本法律知识的基础上,用案例帮助他们树立必要的和相关的法律思想观念,使其具备健康的法律心理和基本的法律认知,进而塑造理性的法律意识,避免不顾后果的民族义气替代法律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通过教育可以让他们认清社会,了解国情,充分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理念,引导他们到需要的地方去,并使他们意识到贫困地区、基层单位、乡镇企业等地方人才紧缺,到那里更能体现知识的价值,更有发展创造的空间,更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以减少就业困惑所带来压力。

    3.4 创造富有特色的教育形式

    少数民族族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特的民族意识, 重视本民族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地位、作用和责任以及本民族的发展前途; 但由于他们的思想不太成熟, 多数来自贫困地区, 文化基础差, 知识面窄, 做事易冲动, 考虑问题简单等等,针对上述特点,有意识营造多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的文化氛围,使各民族学生在校园都能感受到体现本民族文化魅力的生活元素。要支持和倡导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生一起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校园节庆文化动,为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提供心理沟通平台,引导学生之间正视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差异,促进相互了解、相适应、相互尊重,增进学生之间的民族感和促进民族团结。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创建和谐校园, 通过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科技艺术节以及民族艺术社团节等等, 充分展示他们特有的民族文化底蕴、艺术天赋, , 增加民族间的了解和沟通, 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现实效果。组织专题讲座、演讲、知识竞赛、讨论座谈、社会实践、征文比赛等多种方式, 寓民族团结教育于学生喜闻乐见的各项活动之中,陶冶学生的性情, 丰富的民族知识,形成民族大团结的文化氛围, 让各民族大学生真正体会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用社会实践把他们从学校教育中带到社会实践中去, 通过实地观看、体验民族地区的现状和改革开放的成果, 扩大他们的眼界, 用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来增强说服力,同时不回避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让他们知道这些发展中的问题只有通过继续发展来解决, 以此激发社会责任感。

    总之, 就现阶段而言, 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主流是好的,是与社会主义发展的整体状况相适应的, 个别思想的出现只是暂时的, 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引导广大少数民族学生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民族和谐发展的思想,同时把少数民族学生的发展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统一起来,通过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充分调动少数民族学生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特别是本民族现代化的发展, 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就会始终与国家、民族和时代共命运。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2]胡锦涛.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9- 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