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nji@xiaoyuanyingyu.com
摘 要:本文以初中英语教材的主题为立足点,根据体育生的特点和学习需要,设计了一些与教学主题相关的、融合了德育教育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试图使英语课堂教学真正发挥育人作用。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活动; 德育; 体育生
作者简介:张立人,苏州市振吴实验学校。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语言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就人文性,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由此可见,将德育与英语课程教学相融合,把学生培养成“德”“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培养成能与世界接轨、传播中华文明,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时代的需要。
科学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方法就是把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元素融于日常教学中。因此笔者对于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与德育教育融合的初探,是在遵循英语课堂教学规律基础上围绕英语教材展开的。由于笔者教授的是体育生,笔者基于体育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开展融合德育教育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
二、体校中德育教育与英语教学相融合的现状
体育生的英语基础薄弱且学习时间有限。笔者所在学校的英语教师需要在课上和课后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帮助学生巩固英语基础知识,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环节比较少,融入的方式也比较生硬。
因为学生的特殊性,目前笔者所在学校的德育阵地主要是训练场和班会活动,开展德育教育的主导者主要是教练员和班主任。英语教师作为任课教师,开展德育教育有其局限性。
三、德育教育与英语教学相融合的教学实例
为了改变目前笔者所在学校的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利用好课堂有限的时间,使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更好地融合,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以下探究。
(一)立足教材本身,挖掘德育元素
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中,各类主题元素较多。在这些主题元素中,笔者先行初探的主题是与体育生学习生活关联度较高的体育类话题。这些话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成为知识学习的主体和道德学习的主体。
如七年级上册AUnit2 Reading部分的内容为“My Favourite Football Player”。基于体育生英语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特点,笔者先帮助学生扫清文章理解障碍。随后向学生提问“Why does Li Hua become a popular football player?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him?”,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找到三个关键词,分别是look strong、play football every day以及want to play in the next World Cup。同样身为运动员,体育生很容易理解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同时,笔者引出了2020年东京奥运会中获得银牌的射击小将盛李豪。盛李豪是本校学生,是学生身边的奥运奖牌获得者。笔者通过小视频,向学生展示了盛李豪的风采,并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What can you do if you want to be a top player?”。为了降低讨论难度,笔者给出了一些图片帮助他们进行讨论,并帮助他们一起总结出“some tips of top players:a healthy body, a strong will, a hard-working spirit, rich knowledge.”。通過这一教学活动,增强了学生作为运动员的自豪感,练习了英语表达方式,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讨论,思考了自己需要如何成为top player。
再如八年级下册Unit6的Reading部分“The Special Olympics World Games”这篇文章。本校学生都是四肢健全的运动员,每个人心中都有奥运梦,,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主人翁Li Ming是如何在残奥会上帮助残疾人运动员的以及他的个人感受,所以笔者将教学目标设定为“To enhance the students' passion for volunteering”和“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take part in the charity activities”。作为运动员,学生每一次上赛场都会遇到默默无闻的志愿者,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他们能够换位思考,理解志愿者的不易。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育生也会有很多机会作为志愿者参加到各类体育赛事中,也会参加到一些针对特殊人群的活动中,他们也能将这种先人后己的精神迁移到今后的志愿者活动中。这篇阅读文章的另外一条线索是围绕一个叫Li Hai的选手展开的,于是笔者设置了以下问题“Who is Li Hai? Why did he take part in this game? How did he feel after this game? ”,这三个问题对于体育生来说是很容易回答的。笔者设计这三个问题,目的不在于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训练,更加注重学生对一个残奥会选手的敬佩之情,同时也期望这种坚毅的品质能够在学生身上得以体现。
(二)组织延伸活动,深化主题理解
体育生的生活比较单一,但他们又需要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体育团队交流。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接待过来自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体育交流团。面对西方学生,本校学生需要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才能更好地与之交流。英语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紧扣课本主题,组织了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
gzslib202212012154
相关推荐
[李岩] 基于现代统计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于杨] 高职高专课堂上的英语教学特点分析
[陈小娟] 基于一体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刘滨] 基于性别角色的社会工作硕士新生专业学习动机调查
[莫沉] 初提体育教师素质基位
[陈琼妹] 基于网络环境的期刊工作中期刊评价创新的影响及启示分
[蒋文梅 熊玉龙] 体育教学质量评估对AHP
[韩安逸] 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缺失与培养途径
[王玉荣] 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蓝敬瑶] 基于新时期汉语文学理念的时代化特点研究
[赵东升] 论如何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曾凡菊 谭永前] 基于Multisim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六十三] 初中体育教学方法
[王鹏] 基于培训有效性的企业员工培训问题与对策探讨
[石亚鹏 李元 樊] 基于52单片机的语音定时提示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