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nji@xiaoyuanyingyu.com
【摘要】传统英语教学将非谓语动词划分为“to do”“V.-ing”和“V.-ed”三类的做法不利于学生的理解。笔者认为,英语非谓语动词应该分成四类,即动名词、不定式、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其中,依据语法性质,动名词和不定式归为一组,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归为一组。这样,把具有同样语法性质的两类非谓语动词放在一起学习,有助于突出它们的共性,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把重心放在对比组内两种不同非谓语动词的差异性上。
【关键词】非谓语动词;动名词;不定式;分词
【作者简介】李琦琪,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高瑞翔,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现在大部分英语教师在讲解非谓语动词这一知识点时,习惯将非谓语动词按照形式分为三类,即“to do(to+动词原形)”“V.-ing(动词的-ing形式)”和“V.-ed(动词的过去分词)”。然而,这种分类方法其实并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因为,准确来说,V.-ing形式包含两大类别:一是动名词,二是现在分词,两者虽然形式一样,但语法性质和意义却大不相同。例如,“I am learning English.(我正在学英语)”一句中的“learning”是现在分词,在句中作谓语,与be动词“am”一起构成现在进行时的语法结构;而“I love learning English.(我热爱学英语)”中的“learning”是动名词,它在句中作动词“love”的宾语。
所以,英语非谓语动词实际上可以分成四类,即动名词、不定式、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笔者认为,为了便于学生学习和接受,这四类非谓语动词又可以再被归为两组,其中动名词和不定式归为一组,,两种分词为一组。这样分组的依据是:动名词和不定式都具有名词的性质,通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而分词具有形容词的性质,常在句中作定语或表语。把具有同样语法性质的两类非谓语放在一起学习,有助于突出它们的共性。这样,在讲课过程中,就可以把教学重心放在对比组内两种不同非谓语动词的差异性上。
一、 动名词与不定式的同与异
1. 同。动名词和不定式都具有名词的性质,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这一语法点已经出现在小学和初中英语教材,但一直没有将其整合起来。原因在于,在高中以前,“非谓语动词”这一概念并没有单独提出来讲授。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在讲解非谓语动词这一新语法点的时候,非常有必要对学生以往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点衔接、建立知识框架体系。
(1)动名词和不定式作宾语。下面来看两个小学时候就学过的句子:
“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小学英语老师是这么教学生的——“like后面的动词要加-ing”,直接把这一语法规则告诉学生,让学生记忆,但学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学习了非谓语动词以后知道了:在这里,动词加了-ing以后其实是变成了动名词(动名词即由动词变过来的名词),把“playing basketball(打篮球)”看成是一个整体、一个事件。由此类推,当说喜欢“弹钢琴”“徒步”等时,也是要把相应的动词短语转变成名词性短语“playing the piano”“going hiking”作“喜欢”这一动词的宾语。
同时,小学老师还告诉学生“like doing”等价于“like to do”,因此上句又可以写作“I like to play basketball.”这里其实就牵涉到“to do”不定式的语法性质:它也像动名词一样具有名词的性质,因此也可以作“like”这一动词的宾语,在这里能够相互替换(有不能互换的情况,下文会再讨论)。
(2)动名词和不定式作主语。同样的语法知识在初中又讲授了一遍,譬如初中老师教的经典句型“It is +adj.+ to do sth.”。在这一句型中,“It”作形式主语,避免句子头重脚轻;而句子真正的逻辑主语是不定式“to do sth.”,因为不定式具有名词的性质,而名词可以在句中作主语。
又由于动名词和不定式的语法性质相似,所以它们在很多情况下可以互换,因此可得出以下几个基本等价的句子: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hard.(努力学习很重要)
= To study hard is important. (不用形式主语“It”,不定式直接作主语)
= Studying hard is important.(动名词作主语)
2. 异。虽然不定式和动名词语法性质相似,但在表意上有些许区别,因此在许多情況下两者不能互换,或者互换后的意思不同。总结起来,一共有以下四种情况:
(1) 既能接不定式又能接动名词,但两者意思不同。细心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在用中文翻译不定式的“to”时,通常可以加一个“去”字,其意义通常是具有“未来指向性”(尚未完成、将要去做)的;而动名词不具有这一意义,它仅仅是把某个动作、行为看作描述的对象、整体,例如短语“forget to do sth.(忘记要‘去’做某事)”和“forget doing sth.(忘记‘做过的某件事’)”的区别。类似的还有:
mean to do sth. 打算“去”做某事 mean doing sth. 意味着“(做)某事”,在这里不同的搭配所采用的动词“mean”的意义不同
(2) 既能接不定式又能接动名词,且两者意思相同。有时,由于某些动词的意义特殊,导致是否加上“未来要去”这一意思影响不大,所以不定式和动名词就可以完全互换。比如,“begin/start to do(开始‘去’做)”和“begin/start doing(开始做)”意义完全相同。
(3) 只能接不定式。也是由于部分动词的意思较为特殊,导致其后的宾语接动名词的话意思不通,因而只能接不定式。例如,want/hope/wish/plan/decide/choose/agree/offer/prepare/refuse to do(想要/希望/祈望/计划/决定/选择/同意/主动提出/准备/拒绝“去”做),不会是对“已经做了的事”。
相关推荐
[姚琨 孙耕梅] 培植英语文化环境,提升城市软实力
[何静]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
[于杨] 高职高专课堂上的英语教学特点分析
[卓丽钦] 初中英语新课导入环节案列解析及反思
[邱敏] 关于小学中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思考
[刘贝超] 农村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曹丽娜] 新媒体条件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探析
[肖雯] 陕南地方院校英语专业第二外语课程教学现状
[陶兰] 浅谈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策略
[陶慧敏] 关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于璟] 浅谈初中英语听说教学
[白玲玲] 如何使小学英语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秦才华] 谈小学英语有效性教学
[刁慧媛]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许珊]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翻转课堂接受度的调查研究